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丨从“抓项目促投资”主题采访,看我市奋战“开门红”生动场景
来源: 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罗尹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04-01 10:21:14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3月26日—27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抓项目促投资”主题采访活动中,通过媒体记者的镜头和笔触,我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战“开门红”的生动景象纷纷呈现。

从交通动脉的加快推进,到产业新城的拔节生长;从乡村振兴的生态蝶变,到城市更新的焕新活力;从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到绿色能源的扬“钒”起航……我市正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以一批批重大项目为笔,绘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为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交通先行:畅通发展动脉,融入双城经济圈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在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内江段施工现场,彩旗招展,机械轰鸣。作为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正全速推进。该项目内江段全长94公里,其中83公里为新建路段,主线设计双向八车道,时速120公里。建成后,隆昌至成都车程将缩短1小时,内江至重庆的通达性进一步提升。

“我们不仅要修路,更要护好一方水土。”蜀道集团旗下成内渝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隆昌代表处负责人杨洋指着整齐堆放的万方表土介绍,项目创新实施表土剥离再利用技术,将245万方优质耕作层集中保护,未来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在施工工艺上,项目综合场站引入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预计减排二氧化碳65吨,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

交通的升级不仅缩短时空距离,更激活区域经济。界市镇党委书记黄晶晶难掩期待:“成渝高速扩容为界市镇带来高铁站与高速路口的‘双枢纽’优势,未来这里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地。”

内江正以交通大动脉为纽带,加速融入成渝“半小时经济圈”,为产业协同、城市联动打开新空间。

产业强基:集群蓄势崛起,锻造经济新引擎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走进位于东兴区田家镇的食品加工基地,400余名工人正抢抓施工黄金期,飞龙米业、白龙湖饮品等厂房雏形初现。作为内江打造“中国甜食之都”的重要载体,该基地总投资9亿元,涵盖粮油加工、预制菜、食品饮料等板块,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项目经理赵定文项目介绍,从2023年9月20日开工到现在,已经完成了A地块飞龙米业的厂房建设,B地块现在正在进行基础作业,C地块1号楼、2号楼主体结构正在施工当中,3号楼综合办公楼计划在12月31日达到竣工交付条件,D地块白龙湖(企业)计划在5月30日前达到交付条件。

在“甜味+”产业赛道,内江经开区同样动作频频。

央普生物年产60万吨全智能化乳制品及果蔬饮料产业园内,一栋栋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项目除了拥有“好鲜多”“甄鲜”“妙多星”等多个自主品牌外,还与王老吉、久久王、李子园等知名品牌合作共建中国西部食品生产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0天,刷新了项目招引“内江经开区新速度”,达产后年产值将达45亿元。四川央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田瑞平信心满满:“预计6月底或者7月初进入试生产,内江造的‘好鲜多’‘甄鲜’将走向全国。”

从传统食品加工到半导体尖端制造,内江产业升级步履铿锵。位于内江高新区的晶益通(四川)IGBT模块材料和封测模组产业园内,工人们正为6月试生产冲刺。作为内江半导体产业链关键一环,该项目突破半导体制造与封装测试领域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过渡厂房去年已实现产值1.45亿元。该项目负责人韩云亮表示:“新厂投产后,我们将致力于成为IGBT模组配件的国内顶级品牌。”

城乡蝶变:生态赋能振兴,焕新城市记忆

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齐头并进,绘就内江城乡融合新图景。

在资中县老寨子水库,碧波荡漾,滨水步道蜿蜒,露营基地里游客如织。依托明心寺镇入选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当地整治水岸线7.7公里,新建道路、步道8.1公里,打造生态广场、休憩驿站,让“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村民池淑君感慨:“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日子越过越甜!”

而在内江城市记忆的核心——四方块文旅商业街区,历史与未来正在交融。72岁的何茂祥老人看着封顶的14栋建筑,感慨万千:“四方块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情感寄托!”

据悉,总投资7.9亿元的四方块文旅商业街区项目,规划中央主轴、四大主题入口和“拾光折巷”,引入文创、潮牌、老字号,打造“内江体验消费中心”。内江建工集团国信房地产公司执行董事张连诚透露:“项目建设与商业运营同步推进,已完成首批次主力店签约,二批次入驻商家运营方案已在审核,三批次商家正在铺排,计划在7月完成竣工验收后商家分批次进场装修,力争10月达到开街条件。”

创新驱动:绿色引领转型,锻造新质生产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内江正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

威远县连界镇,川发兴能年产6万立方米短流程钒电解液制备项目现场,原料罐区、萃取车间、除油装置、电解车间、成品车间高效运转。

厂区内“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短流程钒电解液制造基地”“钒电池扬‘钒’启航 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醒目标语,透露出这个项目的非凡实力。

四川发展兴欣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发兴能”)生产制造部副部长龙波宏介绍,今年3月11日投产以来,目前产能释放50%,预计5月份具备满负荷生产条件。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以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正加速向规模化发展。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来自大自然,但存在稳定性差的短板。如何把‘风光’能源储存起来,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首要问题。”龙波宏介绍,这时候就需要“超大号充电宝”把多余的电存起来,而钒电池就是目前可行的“充电宝”技术之一,因为它具有高安全、长寿命、容量可扩展、钒电解液可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等优势,是电化学电池领域中大规模长时储能的最佳选择。

据悉,川发兴能新一代短流程制备技术以含钒浸出液为原料,采用萃取分离技术可直接制备成含钒溶液,再经电解还原生产的钒电解液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为液—液反应,流程短、能耗低。

随着项目推进,内江钒电解液生产能力将从现有的1500立方米,跃升至6.15万立方米,实现钒资源在非钢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构建“钒原料+钒新材料+钒新能源”三位一体产业集群,对内江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钒钛产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交通基建到产业升级,从城乡焕新到绿色转型,一条条道路贯通城乡,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处处美景吸引游人,一项项技术突破壁垒……一季度,内江正以项目为抓手,凝聚“拼”的共识,激扬“进”的动能,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