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四美桥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正抓住农时,忙着采收地里的麦冬,锄头与泥土碰撞的声音,奏响了春日里的丰收乐章。

在明媚春光下,四美桥村的田野生机勃勃。村民们头戴草帽,熟练地挥动着工具,精心地将一株株麦冬从泥土里挖出。有的村民手持锄头,小心地刨开土壤,避免损伤麦冬的根系;有的则徒手轻轻拔起麦冬,抖落泥土后,整齐地放进篮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麦冬,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养阴生津等多重功效。其块根呈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带有细纵纹,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是众多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麦冬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药用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麦冬生命力顽强,生长周期为一年。收获的根块剪去须根和叶片后,还能作为种苗再次种植。”基地负责人孙鹏介绍,“我们采收后进行初步加工,就直接销往绵阳。近年来,麦冬需求激增,药企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50元以上,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还能翻倍。”
据了解,孙鹏于2023年在四美桥村流转了50余亩撂荒地,用来种植麦冬。这一举措不仅让沉睡的土地重焕生机,也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途径。
“以前这片地荒了好几年,杂草丛生,看着就让人心疼。”孙鹏回忆道。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麦冬需求旺盛、价格稳定,且三台县作为全国麦冬主产区,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都很成熟。于是,他毅然投资,将撂荒地改造成了麦冬种植田。
麦冬种植需要精细化管理,从育苗到采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工。孙鹏的麦冬基地常年雇佣周边村民务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0多人同时下地劳作。村民李大姐告诉记者:“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挣70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麦冬采收堪称一项“技术活”。由于麦冬块根娇嫩,需要人工用小锄头挖出,再用剪刀剪去根须,确保块根完整。孙鹏介绍,仅采收季,每位务工村民就能获得人均5000元的收入。如今,孙鹏的麦冬基地已进入丰产期,亩均产量达300公斤,按当前市场价计算,亩产值超过1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