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阳光教育 快乐成长——隆昌市落实“体育活动2小时”见闻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张生俊 编辑:邹英 发布时间:2025-03-17 10:00:58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活力四射的身影,构成美丽的风景线。

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今年1月,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通知。通知要求,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四川省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隆昌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组织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们动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打造“一校一品”

    阳光教育多点开花

3月11日上午9点55分,隆昌市大南街小学下课铃声响起,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全校2500余名学生“闻声而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到达操场指定位置,整齐列队。

在30分钟的运动时间里,学生与老师一起开展武术操、篮球操以及跑步体能训练。一年级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开展跳绳、跳方格、钻火车洞等趣味运动。

“武术操与篮球操都是由学校老师精心编排,每一年都会进行动作更新。”大南街小学副校长罗高亮介绍,为确保学生每天得到充足的体育锻炼,学校严格执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规定,课间延长至15分钟,创新性开展大课间活动、自由活动和趣味游戏,保障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超过2小时。多年来,大南街小学先后获得省、市(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三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等诸多荣誉。

“很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课间时光。”大南街小学教师余筱莉表示,在运动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与陪伴。

下午3点50分,在隆昌市第二初级中学,20分钟的小课间活动拉开序幕。功夫操、韵律操、跑操等运动相继开展,学生们动作整齐、精神振奋,一股股青春的力量在操场上激荡。

操场墙上有醒目的标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提醒师生要注重知识积累,更要重视身体锻炼,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我们每个班每天安排有40分钟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午30分钟大课间活动,下午20分钟小课间活动,5个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下午上课前有课前一支歌活动。”隆昌市第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曾德高介绍,学校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每节课下课后都动起来。

“我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但同样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校兼顾学习与锻炼,为我们提供多样的体育锻炼机会。”初三学生代和娟说,虽然面临升学,但是她和同学们依旧会参加体育课、大课间、小课间等运动。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大课间、享受大课间,我们积极构建‘一校一品’大课间模式,每年春季学期启动评比机制,要求各校设计30分钟以上兼具健身性、趣味性的特色活动,并融入心理健康疏导环节,确保师生100%全员参与。”隆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义介绍,从2017年起,隆昌市坚持举办县级大课间评比及展示活动,严格对标“三率一效”标准(师生参与率、运动负荷达标率、创新形式覆盖率、近视肥胖控制效果),通过评比驱动,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一校一品”特色发展,孩子们从以前的“被动工具人”成为现在的“活力创造者”。2024年,在四川省第三届大课间活动评比中,隆昌市共有7所学校获奖,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0.9%,近视率下降0.53%。

完善体育场地设施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隆昌市龙市镇迎祥小学,学生们在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案上玩乐,这是专为学生们精心设计的跳房子、九宫格、苹果蹲等趣味运动区域;在更加宽阔的操场上,全是学生们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的身影。

迎祥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曾筱波介绍,2024年8月,学校操场得到改造升级,他们利用“金边银角”,规划出地面体育游戏区,打造“五分钟运动圈”。

为进一步优化体育活动安排,学校将大课间活动时间从原先的30分钟延长至35分钟,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需求,各年级采取错峰方式开展跑操、韵律操以及多样化的球类运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迎祥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刘凡煜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和丰富性,学校配备4名专职体育老师,并动员多名科任老师兼任体育教学工作,共同带领学生们开展田径、篮球、足球及少年宫活动。学校还积极倡导家校联动,共同设计一系列家庭体育锻炼打卡任务,有效填补学生课后锻炼的“空白段”。

迎祥小学的活动场地改造升级,是隆昌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缩影。近3年来,隆昌市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所“补短板”提升工程和“器材兜底”保障工程,建立“学校申报-教体局评估-定向支持”机制,投入2100万元专项经费,改造了15个学校的运动场地,进一步破解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方面短缺的难题;同时,号召各中小学充分挖掘和利用“金边银角”等场地资源,精心打造一系列沉浸式运动场景,实现“小场地大运动”的创新突破,进而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选择。

完善的场地设施及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迎祥小学在2025年春季学期进行了体测,数据显示,学生近视率同比下降3.2%,超重率下降2.5%,耐力跑优良率提高15%;课间追逐、打闹现象大幅度减少,课堂专注度明显提升;在家长满意度调查中,“体育活动丰富性”指标得分达4.8分(总分5分)。

“我们将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步降低‘小胖墩’‘小眼镜’比例,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罗高亮表示。

“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强身健体,日常教学中,我们注重体能训练,还通过翻转跳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对于初三学生,我们有中考体育项目专项训练。体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而且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意志力。”隆昌市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敬轩说。

“现在学生们更阳光、体质更好了,课间操场处处是孩子们运动的身影。强健的体魄是成长的基石,我们会继续用心铺就这条健康之路。”隆昌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二9班班主任曾燕说。

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保障新规落地生根

如何系统推进新规落地实施?教育行政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隆昌市教体局组建“分片包干”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校检查,深入学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新规高质量实施与持续优化。

“我们的走访督导结果显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达到了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甚至远超这一标准。”隆昌市教体局体卫股股长程忠斌说。

刘学义介绍,隆昌市教体局构建了“监测-督导-问责”的闭环管理机制。每学期都会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测,科学评估各校体育活动实施效果,并将结果作为学校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励各中小学更加重视体育工作,不断提升体育活动质效;同时,依托县级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集中片区培训、送教下乡、个性化座谈等活动,重点解决体育活动设计碎片化等问题。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更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隆昌市构建起“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体教融合模式,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及体育界人士,为家长们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体育运动成为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从根本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实现高水平体教融合。

当下,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隆昌市各学校组织“春游”“重温长征路 健步新征程”等活动,带领学生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这样的活动得到越来越多家长认可与支持。

隆昌市将持续推进相关政策深入实施,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坚实的基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活力与欢笑伴随每一个学子的成长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