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隆昌市召开教育大会,对今年重点工作——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任务、重点举措作出明确部署,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能。市委书记陈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伟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虹、市政协主席王昭夏出席会议。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初,隆昌市提出要全力推进产业提级、城市提能、民生提质“三大工程”,加快建设产业隆昌、靓丽隆昌、幸福隆昌“三个隆昌”。其中,民生提质工程的三大重点之一,就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当前,隆昌市教育改革发展仍存在义务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发展还需加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足、教育服务地方发展作用不够明显、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安全管理和法治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延缓隆昌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步伐。
“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用5年时间,真正把隆昌的教育抓起来、抓出彩,把家门口的教育办好。”陈波对教育工作预期作出有力诠释。

如何破题?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未来一段时期,隆昌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突出立德树人,聚力铸牢教育之魂。针对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体质优良率等突出问题,启动综合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刚性保障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川渝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将于8月投入使用,同步推进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到2029年,实现专职思政教师100%配备。
突出扩优提质,聚力夯实教育之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在小学和初中开设“丘成桐少年班”,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全链条培养生态;引进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持续加强与名校的交流合作,深化“强基”和“双师”培训班建设;拓宽名校录取渠道;突出示范校(园)品牌创建,对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校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持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持续扩大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建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提高残疾人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受教育年限,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民办教育依法治理,分层分类加强办学行为全要素监管,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安全发展。
突出产教融合,聚力彰显教育之为。全力支持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推进城关职中新校区建设,持续深化职业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创新组建产教联盟,支持职教学校与隆昌市园区、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本地企业共建10个“订单班”;制定中职生留隆就业激励政策,到2029年中职学校毕业生留隆就业率逾20%。
突出优师强教,聚力培固教育之源。计划引进硕士100名、博士5名,建立编制“周转池”保障师资流动;制定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政策,城乡交流教师可享多重补贴及职称评审优先权;加强名师培育,给予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的教师一定的奖励。
突出改革开放,聚力激活教育之效。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健全学区制治理体系。到2029年实现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全覆盖,建成2个教育集团、10个教共体学校、20个学校联盟。做好普通高中智慧校园建设、职校实训设备更新。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搭建隆昌市数字资源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开发与共享应用。2026年启动智慧教育二期工程,2029年实现数字校园覆盖率、教学设备配足率、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率均达100%。依托川渝教育共同体,吸引更多川渝名校来隆研学交流,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突出安全稳定,聚力扛牢教育之责。建立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测评平台,配齐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推进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开设好心理健康课程,常态化开展心理跟踪、疏导,到2029年,学校心理健康室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配备率100%,心理问题学生和高危学生数量下降60%;加强法治教育,实施五大行动,常态化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实施智慧食堂工程,不断提高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会议还传达了全国、全省、内江市教育大会精神。市教育和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隆昌一中作了交流发言。
各镇(街道)、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市政协教科医卫体委、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市直属学校、中心学校、二级学校、城区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