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中区紧紧围绕围绕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在政策、资源、服务等方面蓄势发力,完善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擦亮“一老一小”幸福“底色”。
日前,记者在市中区牌楼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看到,临近饭点,辖区的不少老人便前来就餐,宽敞明亮的餐厅里,浓浓的饭菜香味扑面而来,可口的菜品整齐地摆放在展台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社区居民 兰一清:
我们经常在这个地方吃饭,这里的饭菜也比较适合我们的口味,比较清淡。
据了解,该服务中心配备有书画阅览室、康复训练室、日间照料室、餐厅等功能区域,主要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托管照料、休闲娱乐等服务。
社区居民 潘群英:
我们有时约起朋友来,一起吃饭,一起打牌、唱歌,这个地方环境也非常好,我非常感谢为我们老年人举办这个老年活动中心。
同样,在位于乐贤大道东侧的市中区大自然老年养护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温馨舒适的居住房间、通风良好的就餐大厅、绿意盎然的户外花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调试等收尾工作。
项目负责人 吴雷:
目前我们这个项目的施工任务已全部完成,现在正在做一些扫尾工作,比如柜门调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争取尽快早日交付运营单位使用。
据了解,该养护中心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养老床位500张,停车位109个,同时建有接待大厅、餐厅、诊疗室、食堂、洗衣房、起居室等配套设施,是集养老、医疗、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据统计,市中区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11.01万人,占比27.19%。随着国家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市中区正加快构建全覆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多角度探索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方式,截至目前,市中区建设有大自然老年养护中心1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7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2个、村级养老互助站9个,基本实现区、街道、社区、家庭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
在不断完善养老体系的同时,市中区也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进市中区全安镇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来自全安镇中心小学校的学生正开启一场充实的学习之旅,大家围绕安全话题积极发言,结合现实生活讲解小故事,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
学生 何语萱:
我学到了很多食品、交通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知识,希望以后能常来参加活动。
市中区全安镇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自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站内设施齐全,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涵盖阅读室、多功能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沙发、图书、益智玩具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
全安镇社会治理事务办工作人员 赖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象分层、分档制度,完善未成年人工作信息共享等,为辖区内未成年人持续提供兜底性、成长性的帮扶帮教服务,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市中区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朝阳工程”抓紧抓好,坚持以未成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政策咨询、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入户探访、救助帮扶、个案跟踪、认定评估、危机干预等服务。同时,积极培育和引导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全方位、多角度构建未成人年保护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个,牌楼街道、全安镇等基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7个,2024年以来各阵地累计开展活动25场次,服务未成年人800余人次,切实打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