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新祠堂村的柳家洞摩崖造像。这处隐匿于乡村之中的明代艺术瑰宝,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与欣赏。
据史料记载,柳家洞摩崖造像开凿于明代,现存共13龛,造像数量达154尊。这些造像坐南朝北,采用深浮雕技法,线条圆润优美,展现出明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尽管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造像面部已略显模糊,但整体形象依然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整个摩崖造像群分布在长54.16米的崖壁上,沿东北至西南走向。这些造像均雕刻在黄砂石质的崖壁上,保存相对完整,规模较大,是研究内江地区明代摩崖造像的重要实证资料。
记者注意到,柳家洞摩崖造像的布局十分讲究。造像群分布在崖壁的中段区域,上下四层分布有序,每层之间错落有致。站在崖壁下,抬头仰望,只见密密麻麻的佛像雕刻在岩壁上,形态各异,绝大多数整齐排列于上下五层高30厘米左右的窟龛之内,好似齐聚于此参加一场盛会,场景颇为壮观。
据了解,柳家洞摩崖造像旁边还有一汪潭水,当地人称之为“龙凼”。在枯水期,悬空的岩石沿上有水“滴答”落下,形成回荡的声响,使此处愈发显得寂静而神秘。而在夏季丰水期,这里则将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观,为柳家洞摩崖造像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气。
值得一提的是,柳家洞摩崖造像自2004年7月被公布为市中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其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011年11月,它又被公布为内江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举措不仅确保了造像的保存状况,也为更多的人们提供了了解历史、欣赏艺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