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江市市中区城西街道公园街社区,有一家被居民亲切称为“爱心食堂”的为老服务站。这里每天为社区内8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残障人士提供免费爱心素餐,并为高龄、独居、贫困老人等群体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成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清晨,阳光洒在“爱心食堂”的大厅里,志愿者们早已忙碌起来。每天上午9点至10点,志愿者们会进行日常学习,内容涵盖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公约以及服务实操等。通过学习和演练,他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希望让每一位前来用餐的老人感受到回家般的温暖。

“大家注意,端碗时要双手端平,动作要轻,别烫着老人。”志愿者汤文正在模拟端餐过程,其他志愿者围在一起认真观摩。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上午10点过后,厨房里传来阵阵菜香,厨师长正带领几位志愿者精心准备午餐。锅铲碰撞的声音、食材下锅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温暖的“爱心乐章”。

今年67岁的志愿者李传达向记者介绍今天的菜单:“今天准备了四菜一汤,有红萝卜烧豆筋、红烧菜头、白菜烩青椒、红烧粉条……”他笑着说,“我们每天的菜单都会变化,根据老人们的营养需求搭配,原料也是在市场多方对比后挑选的优质、放心食材。”

上午10点半,食堂里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陆续走进食堂,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83岁的邱婆婆是“爱心食堂”的银龄志愿者之一,已从事志愿服务6年。她表示,自己最初是来吃饭的,后来主动帮忙择菜、切菜,逐渐成为志愿者。“没得钱的也没有关系,就是为群众服务,为广大老年人服务嘛!”邱婆婆一边系围裙,一边笑着说。她的坚持不仅源于对社区的热爱,更源于对“家”的归属感。
对于社区内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志愿者们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志愿者安晋蓉和李远君提着餐盒,沿着长长的石梯和曲折的巷道前行。虽然路途有些艰辛,但她们的步伐却十分坚定。

“李婆婆,我们来给您送饭啦!”安晋蓉敲响了李婆婆的家门。
李婆婆打开门,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们辛苦了,每次都跑这么远给我送饭。”
“婆婆,您快吃,饭菜还热乎着呢。”李远君小心翼翼地把饭菜端到桌上,关切地询问着李婆婆的身体状况。这一份份热饭,不仅填饱了老人的肚子,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上午11点,“爱心食堂”正式开饭。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地打饭、装菜,随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老人们纷纷拿起筷子,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感谢党、感谢政府对老年人、对重度残疾人的关心!”社区居民古天培一边吃饭,一边感慨道。在这里,一顿顿热饭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温暖了人心。

内江市市中区城西街道公园街社区为老服务站于2024年11月23日正式开办。目前,该服务站每天为200多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免费素餐服务,累计送餐上门超过1000次。在这里,志愿者们用无私奉献诠释着爱与温暖,让“爱心食堂”成为社区老人的幸福港湾。正如社区书记李运霞所说:“我们开业持续到现在为止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