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威远县龙会镇久安村的200多亩晚熟耙耙柑迎来了丰收季。这是当地返乡创业人士倪仁书本季最后一批耙耙柑的采摘,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务工收入,也让收购商满载而归,更为倪仁书带来了数万元的收益,可谓皆大欢喜。
走进久安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金灿灿的耙耙柑挂满枝头,格外诱人。十余名村民背着背篓、挑着箩筐,忙碌地在果园中穿梭采摘。随着剪刀“咔嚓”一声,耙耙柑轻轻落入手中,随后被装入背篓。果园里弥漫着浓郁的果香,甜美的气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收购商前来采购。
在装车现场,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分拣,有的称重,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商贩们有序排队,精心挑选果实,装车发运。收购商邓强表示,他专程从威远赶来收购耙耙柑,因为倪仁书的水果品质优良、价格合理,深受市场欢迎。“这是我第二年来这里收购,这里的耙耙柑味道好、个头大、皮薄肉厚,每天能卖出200多斤。”
据了解,倪仁书是威远本地人,曾在成都经营物流公司。2018年,他选择返乡创业,成立了四川蜀一蜀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龙会镇流转了200余亩土地,专业种植早熟和晚熟柑橘,品种包括耙耙柑、沃柑和脐橙等。果园覆盖龙会镇久安村和麻柳村,每年为当地提供上千人次的务工机会,村民务工收入超过10万元。
在销售方面,倪仁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耙耙柑销往省内外,近至川渝云贵,远达江浙沪闽。因其果实酸甜多汁、口感脆爽,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耙耙柑的市场价格稳定在每斤3至4元,本季果园总收入达30万元左右。

倪仁书表示,选择返乡种植耙耙柑,源于他在物流行业积累的市场信息。“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尤其是生态水果需求很大。”因此,他选择种植错季的早熟和晚熟耙耙柑,既能卖出好价钱,又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为了确保水果品质,果园坚持使用有机肥,并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除虫,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生态的水果。

久安村村民张桂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家门口的果园干活,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真是再好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