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备受关注。而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正成为助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为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今年1月召开的内江市两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引擎,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先行市。发展小龙虾、鲶鱼、白乌鱼等特色水产,打响“甜城鱼”品牌。
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是信誉的凝结。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品牌就像是一面旗帜,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方面,品牌能够将特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赋予产品独特的市场标识。它就像一个独特的符号,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并赢得他们的信任,让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中一眼识别并记住。例如黄老五,凭借其酥脆的口感、过硬的品质,通过品牌打造,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消费者购买酥点产品时的首选品牌之一。另一方面,特色品牌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消费者往往愿意为知名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品牌代表着品质保证和独特的消费体验。特色农产品通过品牌化运作,能够摆脱单纯的价格竞争,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当前,内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部分特色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对品牌的系统规划和培育。一些地方虽然拥有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但没有将其独特的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默默无闻,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部分特色农产品品牌定位模糊,未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品牌形象缺乏个性和差异化,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品牌营销方式单一,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也限制了特色农业品牌的传播和影响力。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的品牌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
强化质量管控,夯实品牌基础。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没有过硬的质量,品牌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特色产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从种植、养殖源头抓起,严格把控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安全。通过标准化生产,保证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一致性,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
精准定位品牌,塑造独特形象。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定位。比如五常大米,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优质的口感作为品牌核心,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此外,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传播手段,打造富有个性、易于识别和记忆的品牌标识和包装,可提升品牌的视觉形象和吸引力。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通过电商直播、社交媒体推广、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提高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推广度,将有力提升内江特色农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保护,维护品牌权益。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加强品牌保护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特色农业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特色农业企业和农户也要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及时注册商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品牌权益。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助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农户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让农业特色产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