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市中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振兴筑牢“耕”基。
记者 万丹丹:
我现在是在市中区凌家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项目于今年1月初正式开工,按照项目安期进度,计划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田土改造工程,切实做好“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多台大型挖掘机来回穿梭作业,施工人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此次田土工程的重点在于土地平整,将原先高低起伏、碎片化的农田整合成规整、连片的大块田地,不仅便于后续机械化耕种,还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项目总工程师 田子悬:
我们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土地承载力、生态容量等要素,力争做到优化空间布局、科学施工。所谓的优化空间布局,实际就是“小田改大田”,即立足“宜机化”,将过去平均不足一亩的小田,改造成规范的大田,保证面积在3-5亩之间,可完全承载小型农机下田运作。科学施工的第一步,则是要避免粗放的土地调形,保护土壤耕作层。
作业过程中,挖掘机将一斗斗褐色松软的土壤从地里挖出,堆放在旁边不远处,这个程序为表土剥离。剥离后,就要“取高补低”,将过去细碎的小田平整成一整块大田,并重新填埋表土,再进行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而按照省上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平两通三提升”的要求,相关的路、渠配套也在同步进行中。
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可使亩均粮食产量增加5%以上,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真正实现将普通粮田培育为高标准“良田”。这一项目不仅将助力农业提质增效,还将为农户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村民 陈久:
我们原来一亩地收成不到800元,改造后,可以用农机耕种,还可以套种,收入起码翻一番。
市中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建设管理股负责人 黄川:
我们计划赶在3月底前完成田土改造,这样春耕时农民就能用上“升级版”农田。建成后,玉米套种蔬菜的模式预计能让亩均增收超千元。
据了解,2025年,市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总规模为3.7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改造提升0.6万亩。项目覆盖范围涉及全安镇、凌家镇、龙门镇、史家镇及乐贤街道等5个镇(街),共计40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1.56亿元,目前已获得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下一步,市中区将继续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关键举措,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更高标准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全市农业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