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后实。
春节刚过,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的丘陵山地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市中区正以“争分夺秒”的劲头,全力推进3.7万亩农田改造工程,为农业现代化铺就坚实道路。

市中区地处四川盆地中南,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且七成以上是坡耕地。过去,细碎的小田块让机械化耕作难以施展。如何让“巴掌田”变成“致富田”?2023年底,当地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小田改大田、坡地变平地”,为农业现代化铺路。
中铁六局项目总工程师田子悬表示,“我们首先对耕作层进行保护,表土剥离深度严格控制在25厘米以内。剥离后,通过‘取高补低’实现田块平整,再回填改良土壤。同时,配套修建机耕道和灌溉渠,确保‘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


市中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建设管理股负责人黄川表示,“我们计划赶在3月底前完成田土改造,这样春耕时农民就能用上‘升级版’农田。建成后,玉米套种蔬菜的模式预计能让亩均增收超千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的是“田”,更是“利”。村民陈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亩地收成不到800元,改造后能用农机,还能套种,收入起码翻一番!”

2025年,市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规模为3.7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改造提升0.6万亩。项目覆盖范围涉及全安镇、凌家镇、龙门镇、史家镇及乐贤街道等5个镇(街),共计40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1.56亿元,目前已获得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内江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振兴筑牢“耕”基。下一步,内江市将继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更高标准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全市农业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