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沱江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镇顺河场段发现数只被称为“鸟中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江水中,它们或嬉戏、或飞翔、或捕食……形象憨态可掬,与秀美的沱江形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的野鸭种类。繁殖在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白水江地区)以及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大多数越冬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少数越冬于日本、韩国、缅甸和泰国,零星个体越冬于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越冬期常集小群栖息于山间河流、水库湖泊中。



中华秋沙鸭,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鸟类,无亚种分化。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嘴长而窄,呈红色。雌雄异色,雄鸟头、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翼镜白色,下体白色,两胁具黑色鳞状纹;中华秋沙鸭全长约49-63厘米。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此外,像凤头一样,脑后有两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标志。


据了解,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成为如活化石般孑遗动物,中华秋沙鸭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中华秋沙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EN(濒危)等级。同时也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一级保护等级。


“这是第二次在沱江内江段发现中华秋沙鸭,这说明内江的生态环境很好。”内江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铁流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内江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先后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赤麻鸭等众多保护鸟类飞抵内江栖息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