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守初心 强“四力”促发展丨从“方田探索”看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稳粮保供中的作用发挥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徐艳梅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4-12-05 17:37:47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这几片山,都是我们才栽下去的油菜……”12月5日,站在市中区史家镇方田村3组和5组之间的山头,村党总支副书记罗德波指着远处有着星星点点绿色的土地介绍。

这些土地看似平常,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改革课题的破解之法。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稳粮保供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操作层面的难题,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破解的课题。

作为全国第二批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市中区以史家镇方田村为示范点,通过“村民托管”+“集体分红”方式,带动农户复耕复种,破解撂荒难题,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具体是如何做的?一起来看——

“看到曾经的好土好地撂荒,我们觉得怪可惜的!”罗德波告诉记者,从2022年3月开始,“村两委”就着手治理撂荒地,希望能让它们重获新生。

“当时,村集体统一摸排撂荒地132.2亩。”罗德波回忆,其中村委会积极动员农户自行复耕32.2亩,村集体采取集中整治的方式兜底种植100亩,除了眼前看到的漫山遍野油菜外,种植的作物包括土豆、高粱、玉米、大豆等,随着不同季节而变化。

两年以来,方田村已经盘活撂荒土地复耕种植230亩左右。2024年方田村完成粮食播种目标任务3711亩,产量达1333吨,其中撂荒地复耕复种贡献值约占全村12.3%。

在整治撂荒地的同时,全村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0余亩,新增生产道路3公里、蓄水池4个、排水管98米、灌溉管网3189米,有效解决了“缺水源、路难走、产业发展靠天吃饭”的问题。

撂荒地整治有了效果,如何突破种粮收益问题?

罗德波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创新种植模式,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种植、套种间作、“订单式”、季节性流转土地等科学方式,种植油菜、大豆、玉米、高粱、土豆等粮食作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两年以来,村集体亩均收益在2300元以上。”罗德波自豪地说道。

今年,方田村以每亩25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业主单季种植西瓜,西瓜采收后再将土地归还给村集体,这种季节性流转土地的方式让土地实现二次增值,也为村集体带来额外的土地租金收入。

撂荒地的重新盘活,让群众增收也有了门路。

据介绍,方田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作为,两年来争取到各类财政补贴15.6万元、优质油菜种子213kg、大豆种子1吨、有机肥料22.4吨,均用于村集体和农户发展粮食生产。

与此同时,通过整治撂荒地打造了100亩连片种植产业园区,积极号召周边农户、脱贫户、困难群体投工投劳,吸纳农户就业100余人。

“截至目前,方田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60万元,累计带动村民增收达30万元。”罗德波说,集体经济产生的收益也用于给村民分红,每亩每年分红约500元,涉及农户190余户,每户每年约能分红340元。

记者手记:

通过“村民托管”+“集体分红”互利双赢的方式,方田村将百亩撂荒耕地整改为标准化农田,实现村集体经济有出路、群众增收有门路。这一探索,既是对改革任务的切实落实,也是对发展难题的勇敢直面。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内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改革的“笔墨”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内江新篇章”这个主题。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读懂发展给出的题目,积极面对和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推进好、落实好事业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重大改革举措。这是任务、是责任,是干事创业的奋斗姿态。

值得思考的是,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趋势和总要求指导下,如何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让村集体经济组织“行起来”,尽快高质量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源,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这对建设未来乡村,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