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之际,10月15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对内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

会议现场
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新时代内江振兴崛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从4个方面
把握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与会者认为,把握全会的主题和重大意义,关键是要从政治高度、迫切需要、价值取向和时代要求4个方面,深刻认识内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从政治高度来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擘画,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了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内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充分体现了市委坚定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高度政治自觉。

聚精会神
“既严格对标对表,又紧扣内江实际,充分考量了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陈江华认为,市委全会推出的改革举措,符合内江特点,体现因地制宜,绘制出了内江改革的作战图、施工图。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讨论中,一种紧迫感涌动会场:内江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近年来,内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最大的市情,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发展中的问题仍然存在。
与会者认为,新形势下,内江发展的内外环境、要素条件、动力机制等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主要依靠成本优势、优惠政策等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这些矛盾问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卡点堵点,表象上是发展方式问题,根子在于体制机制制约,迫切需要破除各种障碍。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讨论中,“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等话语被大家反复提及。
与会者表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领域更广、标准更高、内涵更丰富,要求我们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进一步谋划推出更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岳光科对会场上的一句话感触颇深:改革取得的成果只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巩固和拓展,改革面临的“硬堡垒”也只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突破和攻克。
与会者一致表示,将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历史主动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干得更加主动、干出更好成效。
2个关键词
看内江改革的方法路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既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又打基础、利长远,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多改革“施工图”转变成“实景图”。

举手表决
改革越深入、触及利益越深,对协同性要求越高。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度高、协同性强,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个关键词,恰到好处体现了市委谋划改革的方法路径。全会突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精心谋划了一批符合内江实际的改革举措,必将为内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在谋划推进上充分体现了系统性。”东兴区委书记余梅认为,全会通过的《决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和内江客观实际,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具有内江特色的改革谋划,既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又注重整体谋划、系统布局,有利于增强改革整体效能。
“紧扣‘宏伟蓝图’布局‘内江改革’,彰显了市委系统谋划的改革思维。”隆昌市委书记陈波表示,全会结合实际、着眼长远,再次向全面深化改革广度和深度进军,科学明确2029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任务,系统回答了内江“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写出了“内江味”、答好了“内江题”。
系统集成之外,全会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聚力谋划推出一批战略性牵引性改革项目,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
“措施具体,重点突出。”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万晓燕认为,《决定》从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五个大方面提出了20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都紧扣中央和省委的工作要求,结合市情实际,制定了明确的任务指标,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事关内江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未来发展。
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精准发力,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促进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以高质效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