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秉持赶考之心,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得益于党的全面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拼搏和不懈奋斗,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事等各方面才会取得丰硕成果。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当“矢志不渝跟党走”,在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铸牢“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始终明白“改革”并非“改向”,无论行进到何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根本绝对不能动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与行动者;立足自身岗位,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力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立好赶考之志,践行一心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回应人民期待,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之一。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领域宽、范围广,面对的各类民生问题也纷繁复杂,各不相同,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守为民初心,擦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底色,应多去“田间地头”走,往群众“农家炕头”坐,将人民群众利益“置顶”。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好群众路线,问需、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应站稳人民立场,用心用情办实事,做到思想上与群众有共鸣、感情上与群众相融合、行动上与群众同节拍,用实打实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担起赶考之责,勇于实干创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推进改革重在“知行合一”,不仅需要为改革鼓劲加油、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促进派,更需要为改革动真碰硬、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的实干家。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前方的路没有可参考的“标准答案”,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急流险滩。“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深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变量”,应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不当空头评论家,放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花架子,做一头埋头实干苦干的“老黄牛”,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攻下痛点。应永葆“赶考路”上的清醒和坚韧,时刻保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党的自我革新,以勇敢的底气和有为的能力展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