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理响甜城·见解感悟|跨部门合作在政务服务的作用与机制的研究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张敏 编辑:唐中明 发布时间:2024-08-14 11:24:15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行政改革浪潮,强调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行政转变。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这一趋势,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务服务模式也不断创新与升级。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下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数据断联等问题,导致审批流程繁琐、办事时间成本高、效率低,给企业和群众带来极大不便,并使服务型政府理念难以得到深入。政务服务作为政府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跨部门合作机制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也逐渐成为政府改革的焦点。

二、跨部门合作在政务服务中的作用

(一)提升服务效率。跨部门合作不仅能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还能极大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传统的政务服务模式下,企业和群众在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时,往往穿梭于多个部门之间,多次来回跑、重复提交材料。而跨部门合作可通过建立联合审批、并联审批、流程节点联络等机制,确保全流程服务无缝衔接,实现审批工作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协调性。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大幅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二)优化资源配置。跨部门合作有助于优化政务服务资源配置。在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下,各部门间通常各自为政,数据信息等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导致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和利用。通过跨部门合作,可统筹协调各部门间的信息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无差别综合窗口,将各部门间业务进行归集整合,将资源集中起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资源浪费。

(三)优化营商环境。跨部门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便利性,还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打造出高效、一流的良好营商环境。通过设立跨部门联动小组、建立微信、QQ工作群、利用OA系统等方式,在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政务服务中心能及时清楚了解并解决企业和群众的疑点、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往往存在部门间壁垒,导致信息孤岛和资源分散。而跨部门合作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加强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其打破了政府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局面,促成“整体政府”的理念形成。通过跨部门合作,政府可以集聚各部门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和解决跨领域、跨部门等问题。这种“协同作战”的方式有助于政府更加迅速、准确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有助于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构建

构建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政府部门间都能围绕共同的目标协同运作,有助于形成“大团队”意识,充分解决信息资源孤岛化,确保群众在行政审批服务过程中利益最大化。

(一)建立跨部门联动小组。一是政务服务中心应将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行业专家等联合形成跨部门联动小组,加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问题交流。二是明确一个核心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小组的整体协调与规划。各成员部门则需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履行相应职责,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形成行政审批良好循环工作局面。三是联动小组通过建立跨部门沟通平台,确保小组成员能够随时随地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响应和处理群众在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政务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明确业务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责任和义务。制定政务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规范及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及时推送业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实现信息无缝连接,确保信息共享的完整性。通过共享数据交换平台等,实现与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库的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彻底打破各部门间“信息孤岛”、部门间业务“绝缘化”、行政审批“独立性”等现象。

(三)推行并联审批和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中心应推行并联审批和容缺受理制度,将多个政府业务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并联处理,精简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限。例如,在工程竣工验收、企业信息变更、现场核查等服务中,通过跨部门联动,可以实现联合报装、联合验收、联合审批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非关键性、非必要性等材料缺失的情况,可以实行容缺受理,先予办理审批手续,待材料补齐后再出具正式审批结果。在建立并联审批和容缺受理中明确适用范围,要有针对性,以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还要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并联审批和容缺受理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防止出现违规操作和权力滥用现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并联审批和容缺受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群众对制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动制度落地见效。

(四)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政务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政务服务中心跨部门合作机制顺畅运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制定清晰、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审批效率、服务质量、跨部门协作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对跨部门合作情况进行定期(如季度、半年、年度)评估和考核,使考核工作有据可依,并保证评估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也可邀请第三方机构、专家、群众参与评估工作,从外部视角审视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提供更加客观、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通过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

四、结论

处理好跨部门间合作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显著提升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型政务理念得到再次深入。随着“政务服务+”的模式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跨部门合作机制将更加重要,因此政务服务要持续优化、完善跨部门合作机制,推动政务服务向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