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理响甜城·见解感悟|深谋改革发展长路,坚守人民至上初心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李蕊琳 编辑:唐中明 发布时间:2024-08-06 09:39:31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深谋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为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时代背景之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需要、确保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初心。

在谋求改革发展道路上,党深刻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变”的是以不断创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始终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一次次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改革初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在倾听民声、体察民情的亲身实践中了解人民诉求、回应人民关切,主动顺应人民多元化生活期待与全面发展需求,以人民生活最相关、利益最挂钩的领域作为改革重点推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谋求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党深刻把握“对”与“好”的判断标准,始终坚持“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对”是在改革发展中顺应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期待。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深刻认识到只有与民同向、站在人民的立场方能行稳致远,因而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形势如何转变,“人民”和“人民需要”始终是党和国家向上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贯穿党的发展全局。“好”是在谋求改革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文件起草重点之一,并在党内外广泛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二是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明确要求,如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等,在深化全面改革之中也要让人民的声音传得开、传得远、传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