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理响甜城·见解感悟|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综合推进中心 编辑:唐中明 发布时间:2024-08-06 09:39:31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发挥作用,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生产力发展路径,具备高效能、高效率、高质量的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动荡、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着力点,是新时代党领导下先进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因此,要高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旗帜,助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注重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要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基础、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国家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进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成果转化为目的,实现产业新型化蝶变升级

转化科技成果是助推现实生产力发展的必备要素。因此,一要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提高转化效率;二要将高新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运用到新兴产业培育当中,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构建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实现机制持续化调整完善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因此,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一方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创新生产要素配置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必须深化人才工作机制。一是根据我国行业发展新趋势,优化高校专业设置,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培养急需人才;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各科研院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专业型人才。同时,政府机构、社区、乡镇多主体共同发力,通过建立乡村夜校、技能培训班等多元化人才培养场所,不断提高各类劳动者技术能力水平及综合素质;三是建立健全各要素收入分配及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既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又从教育、医疗、学术、生活等多方面入手建立服务机制,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兴起,不仅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更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强劲引擎,让新质生产力带领社会跨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使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在全球竞争与合作新格局中不断占据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