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石板路轻响,
古镇醒来,梦回千年场。
竹篮轻提,步履悠悠长,
市井烟火,绘一幅繁华像。
吆喝声起,穿越古街巷,
新茶老酒,香飘江水旁。
船桨轻摇,涟漪泛波光,
慢熬蔗糖,筑一座甜蜜乡。
在这片古老而温暖的土地上,
每一场赶集,都是心灵的归航。
清晨,微风轻拂岸边树叶,一缕阳光映着悠悠沱江水,船舶在江中缓缓前进。
在甜城大地的温柔怀抱中,隐匿着一处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秘境”。这里是隋代和义县故地,这里有着千年文化历史。这里是“甜城”美誉的发源地,这里是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
走在由砂岩石条铺设建成、南北长300余米的龙门老街上,每一步仿佛都踏在时间的脉络上。斑驳的墙面、老式的店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孩童的笑脸、老人的平和,让时间仿佛停止了脚步,静静地展示古老而纯粹的美好。
然而,当转身步入新街,眼前的景象却豁然开朗,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天,是龙门镇逢场的日子。赶场,是村民的专属“仪式感”。菜市场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摊位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蔬菜瓜果、传统古老的采耳理发……叫卖声、寒暄声交织在一起,热情、乡情汇成一片,构成了一幅生动而鲜活的生活画卷。
赶场,既连着生活,又连着生计。“5块钱一只,快得话几分钟弄好一个”,59岁的马文芝与丈夫正在娴熟地“打整”鸭子,马文芝是龙门镇本地人,每当逢场天,夫妻两人三四点便到菜市场,开始一天的劳作。马文芝说,干这行已有20多年,生意好时,一天可“打整”七八十只鸭子,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昔日,福建商人曾达一从福建引进甘蔗种植和先进技术,在这里开启了甜城种蔗、制糖的历史。今日,龙门人用热气腾腾的方式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甜蜜。
临近中午,阳光炙热起来。赶场的人们渐渐散去。在一张张笑脸里,期待着下一次赶场,与人间烟火气撞个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