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市中区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在朝阳镇六公丘村不断壮大枳壳特色产业,并延伸中药材加工产业链。这一举措不仅让小小的“苦枳壳”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甜日子”,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成熟的枳壳

种植基地
目前,位于六公丘村的紫金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700余亩枳壳已经成熟。山坡上,枳壳树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筐、搬运、装车,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合作社负责人李全生介绍,由于今年天气条件良好,枳壳的产量大幅增加,采摘时间也提前了10多天。预计今年鲜枳壳的总产量将达到30万斤左右,产值可达80余万元。

采收枳壳

村民采收枳壳
在合作社的仓库里,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回来的枳壳进行切片、烘干等初加工处理。经过72小时的烘干后,这些枳壳将成为中药材的原材料,并通过物流运往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枳壳,又名“酸橙”,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看好。
六公丘村的气候、土壤、日照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枳壳的生长。自2016年该村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种植枳壳以来,枳壳基地的种植面积已经从原来的200多亩扩大到了700余亩。随着枳壳产业的日益成熟,合作社还投入资金建立了烘干房、库房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产地直接储存和初加工,进一步提升了枳壳产品的附加值。

枳壳切片

枳壳切片后烘烤

装车
枳壳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合作社的经济增长,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机会。基地常年雇用工人20人,高峰时可达50余人。村民胡书林已经在基地务工7年了,他表示:“2016年4月,我们就把全部土地都承包给合作社了,没有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里帮合作社干活,基本上八块钱一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
此外,合作社还利用枳壳进行林下黄花套种,实现了土地的双丰收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如今,漫山遍野的枳壳已经成为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来源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引导农民发展枳壳、黄花等产业种植,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李全生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周边更多老百姓参与到枳壳产业中来,共同实现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