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十大方面51项重点任务!内江发布全面融入“双圈”2024年任务清单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徐艳梅 编辑:唐中明 发布时间:2024-05-24 15:43:59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川渝合作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新阶段,内江如何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日前,内江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内江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给出了答案。

根据《任务清单》,今年,我市将按照“融入双核、做强主轴、共兴南翼、联动毗邻”工作思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重点推进十大方面51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把握政策: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是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

《任务清单》明确,我市将用好用足“支持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系列政策,通过编制年度工作要点,持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等举措,推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自合作园区在产业发展、政策协同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为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我市已编制市级“双圈”重点项目清单,将推动实施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13个,完成年度投资91.9亿元。

互联互通: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和保障。

2023年,内江融入“双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登上新台阶,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自宜高铁正式投运,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

《任务清单》明确,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内江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取得中国民航局选址批复,启动预可研编制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资中至铜梁至安岳、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建设。

今年,我市将建成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天府南-铜梁)内江段。全面融入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加大页岩气产能释放,力争全年产气量达40亿立方米。

比较受关注的向家坝水利工程也将有新的“动作”。《任务清单》提出,加快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内江供水管道工程内江段、两河口水库、大石包水库、狮子岩水库建设,配合开展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前期工作,力争引大济岷工程开工建设。

资源集聚:联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是内江全面推动“双圈”建设的目的之一。

今年,我市将实施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内江经开区智能化大数据信息产业园、内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着力打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力争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速超20%。

同时,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和川渝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平台,促进企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和装备产业链。

深化轨道交通装备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西部轨道交通产业园,联合中铁二院开展新制式轨道交通扣件研发,加强钢轨打磨砂轮推广应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

同时,将强化创新资源集聚,深度融入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高质量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引导各类创新主体深化川渝产学研合作,协同推进生物医药、页岩气、钒钛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攻关,促进更多成果在内江转化。

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成功加入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联合川南渝西地区先后互推研学、非遗、美食、乡村等精品旅游路线14条;设置“川渝通办”专窗8个,全面推进通办事项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2023年,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新提升。

根据《任务清单》,今年我市将持续发力,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落实三批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和三批次“川渝通办”事项。推进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深化互认互贷、互认互提。

教育方面,将深入推动隆昌市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红色教育基地教育引导作用,传承优秀红色文化。

医疗方面,将完善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持续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在文旅方面,将对接川渝两省市联合推出的年票、联票、惠票活动,鼓励和引导市内A级景区参与“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惠民活动。

聚焦扛牢长江大保护上游责任,今年我市将协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工程,新实施营造林5万亩;推进大清流河联防联控联治;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还将推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62个、示范村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