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一场场理论宣讲深入人心,一篇篇新闻报道凝心聚力,一次次志愿服务温暖人心……资中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如甘泉浸润群众心田,如战鼓擂响奋进征程。

近年来,资中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决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县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资中新篇章汇聚磅礴伟力。
高举思想旗帜
理论武装深入人心
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筑牢干部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全域推动列席旁听工作,持续提升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县委常委会会议会前学习。
理论宣讲更加生动鲜活。打造言“资”有理特色宣讲品牌,培育“船城清风”“红帆领航”“‘偶’动心连”等13支特色宣讲队,深入基层宣讲1.8万余场次,制作专题理论宣讲视频10条,惠及200万余人次,原创理论宣讲产品《治蜀兴川践使命》《指尖舞艺术 “偶”戏述春秋》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理响巴蜀”理论宣讲优秀短视频,获评内江市首批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文艺宣讲《“偶”讲党的二十大》荣获内江市第二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一等奖。打造“文艺+宣讲”新模式,依托木偶戏进校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把党的思想讲鲜活,让其融入生活。

理论研究阐释持续深化。坚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聚焦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重点课题调查研究,形成学习心得、调研文章1500余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增强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本领》等100余篇文章,在共产党员网、《学习时报》和《四川日报》等媒体上报道。
强化正面宣传
主流舆论巩固壮大
着力做好媒体融合发展文章,不断壮大主流舆论,讲好资中故事,唱响资中声音,对外展形象,对内聚民心。
县域宣传矩阵全域全效。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以“弘资中”为龙头的新媒体矩阵联盟,统筹协调全县政务新媒体,聚焦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等正面宣传,打破全县各镇各部门信息传输壁垒,拓宽政务信息辐射范围,奏响团结奋进主流旋律。
市内主流宣传浓墨重彩。精心策划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重大主题宣传,举办“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大型成就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展,推出《非凡十年 资中答卷》等系列专题报道1万余篇,大力宣介资中实践、推广资中经验,全方位展示资中高质量发展多彩画卷。

中省高位宣传亮点纷呈。开展各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30余场,其中,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资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行进式推出重头报道20余篇,阅读量逾100万。联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广播电视台等中省级主流媒体推出外宣稿件1.2万篇,其中,人民日报刊载《四川资中县——果业兴旺 助农增收》等专题稿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放动态新闻100余条,央视总台直播特别节目《走进县城看发展》走进资中,连续3天全方位、全时段报道资中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罗泉龙灯作为全省唯一的特色民俗活动代表,在央视多个栏目累计播出12次,各平台观看量510余万。
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坚持“正面宣传+舆论监督”原则,持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切实加强全县网络阵地管理,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探索打造“网聚民心”网上群众路线品牌,建立“县政府网站领导信箱”服务平台、“网聚民心·畅通民意”双向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培养时代新人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道德榜样精神薪火相传。何碧华、张兴勇、黄旭东、李晓玲、刘凡友……在中国好人榜、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四川好人榜、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等榜单上,资中人的名字频频亮相,展现了船城儿女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作为的志气、开拓创新的锐气,率先开展“‘橙’意资中·德耀船城”等先进典型巡回宣讲事迹展演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明创建成果共建共享。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文明创建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以上“文明细胞”14个,成功承办2022年“粽情资中·乐享传承(船城)——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四川省示范活动,活动被CCTV-1新闻联播、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文明实践阵地夯基垒台。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建成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打造“新时代文明公交站台”19个、城市志愿服务V站3个,年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万余次,文庙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资中沱江卫士志愿服务队获评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双龙镇檬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评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红马甲”用点点微光传递爱与温暖,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活力迸发,擦亮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片”,为谱写资中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文化软实力的“硬核力量”。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名,打造市级以上非遗项目30项,形成以儒家、状元、井盐等为代表的六大文化,资中县(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耕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创作木偶剧(节)目100余个,书画、文学、文艺、摄影等各类作品1000余件,木偶剧《张大千之匪巢磨难》在第六届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中荣获最佳剧目等诸多奖项,入选四川省2022年度“百佳推优”工程、四川省艺术基金支持项目,获评第五届四川文华奖。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组织优秀作品赴20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艺术交流,积极参加西部博览会等全国性文艺汇演20余次。以资中为主场景拍摄的电视剧《月是故乡明》,在CCTV-1、CCTV-8上映。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打造“资中之春”“苌弘音乐惠民演出季”“国学旅游文化活动周”“盘破门武术进校园”等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木偶戏被评为“2022四川非遗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百场木偶戏进校园被评为“2022四川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鱼溪镇入选四川省2023年度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建设乡镇名单,公益文化艺术培训获评“四川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启动资中古城核心区创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1个、A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乙级旅游民宿1家,建成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个、省级研学实践基地4个,省级乡史村史社区博物馆示范项目2个,打造“状元资中·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暨“状元市集”,研发状元奏折、叶脉画等文创产品25种。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违规印刷等行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40余场;扎实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举行“学四史 读经典”阅读分享会等活动160余场;持续为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金山WPS Office专业版办公软件使用许可授权。实现村(社区)“逵骧领读汇”阅读服务平台点位全覆盖。

回首新时代10年,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向前,一路昂扬奋发,一路砥砺奋进。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资中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宣传传播力、文化服务力、文旅竞争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产业强县活力文化名城贡献宣传思想文化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