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理响甜城·见解感悟|做好历史研究 发挥历史助政育人功能
来 源:i内江 记 者: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校 刘林杰 编 辑:钱兴梅 发布时间:2023-07-19 16:53:03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好文章、好讲稿、好党课、好课件征集邮箱:286379108@qq.com



做好历史研究

发挥历史助政育人功能

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校 刘林杰

摘要:历史的规律性一直被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为我们揭开了一层蒙昧的历史面纱,使我们得以用一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视角去观察和研究人类的生活。但是,对历史学的认识和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因为有了唯物史观,就能百分之百地对各种问题作出准确的答案。在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中,应当从历史学的角度去发掘它所给予我们的启发。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历史研究;史学方法

引言:历史的经历,是后世之人思维和智慧的源泉。要掌握历史的经验,就必须要了解历史的真谛。从实质上讲,历史是一种社会变化,是一种人的思想活动和一种人的实践活动,由它们两者所构成的一种“在过去的世世代代里建立起来的“伟大楼阁”。作为一种媒体,时间包含着社会的要素,其本身就有某种社会意义。因此,历史的时代性为后世的人们寻求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供了依据。在人类的历史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治理国家的历史。因此,它又以其治理国家的睿智,成为政治家的良师益友。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同时要避免对历史的片面、不合理的认识。按照唯物史观,在历史方面一是给历史以新的价值;二是要坚持历史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历史研究的现实关怀。唯物史观对历史的研究,提出了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空洞叙事,也可以避免认知片面化,从而丧失了整体与思想性。

一、历史的真实含义

许多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语言来理解历史,阐释历史,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举例来说,《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给历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在用法上,历史这个术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意义:首先,它是以往活动以及事件的组成;第二,是关于这类事件的叙述和学习方式。前者指的是事实,而后者指的是对事实的描述。”《苏联百科词典》将其界定为“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一种对整个人类历史进行具体而多方面研究的各种社会科学(史学)的总称。”克罗齐、柯林伍德、罗素、梁启超、李大钊等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曾给历史下过定义。柯林伍德曾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一部思考史。”中国现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史者是什么?它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供后世的人们参考。”就历史的定义而言,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关注集中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历史的形式和构成上去解释历史;二是在方法上,也就是在研究上,对其进行描写。

二、唯物史观的出现

历史进程中有没有一条既定的规则?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曾经深思熟虑过的问题。很多人为了找到这个答案,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但最终都没有成功,不是被唯心化,就是被唯物化。一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了新的理论成果,才彻底地解决了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可以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进行逐一的考察、识别、归纳。

三、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许多学者都提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要坚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这一点已经写入了我们的宪法,那么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还有什么可质疑的?这一观点当然是对的,但笔者认为,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这一观点还不能完全解释唯物史观的真理成分。我们之所以坚持唯物史观,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唯物史观在历史上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的理论,才能为我们在历史问题分析上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作出最有力的解释。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的讨论,它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精确的概括,是一种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中,很难再找出一个比这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大部分的史学家都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了全面的、详细的讨论,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索了历史的规律,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从而促进了中国史学的进步。

四、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以往历史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无史论”的失误,大多源于没有区别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而是以“上帝视角”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正如一般对洋务运动的否定,特别是对李鸿章等人的评价,更是被认为这是一种耻辱。但是,这样的判断就显得太过武断和主观了。

而唯物史观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角度,在判断洋务派人物的是非时,应该以洋务运动所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依据,将其放到那个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去进行考察。在那个时候,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都不能完全否认他的时代价值,因为他符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他对中国的现代工业也有很大的帮助。评价一个洋务派的成员,必须要有足够的全局意识,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历史是有时间限制的,他们的封建官僚主义的阶级性质,使得他们不可能,也不会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注定了他们只能作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而最后的结果,也必然会朝着时弊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说:“事情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偶然其实是为内在的隐藏的法则所控制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洋务运动说成是封建官吏为了阻止中国走向富裕和强大而突然出现的一种反动。而只能说它是由一种客观法则所牵引的,不受人民的意志左右。作为一个无能的承担者,为了“保持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进步。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一行动本身却与历史的发展大势相一致。这是我们在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下,利用唯物史观把洋务运动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其基本思想所得出的结论。

五、在历史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一)发展方式

在历史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就必须与历史研究中出现的“左”“右”的思潮作一场斗争。“右派”的意识形态,要么公然否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为唯物史观“过时”了,要么就是提倡多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提倡用“不唯物”的观点来引导我们的历史研究学习。“左”的思潮,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古典著作中的论述一刀切,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变成了一种死板的教条,束缚着我们的历史学。这一趋势,使得我们的历史研究与现实、与人民相分离,也是导致很多年轻的史学家对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和厌恶的根本原因。根据一段时期对历史的研究,以及当前的史学家的现实,我相信,前一种倾向是有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后一种则是最重要的,应该被我们加以克服。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要做到解放思想,要从现实出发,把那些长久以来困扰着我们的、似真似假的教条统统清除掉,做到正本清源,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弄明白,并在这个基础上把我们的历史研究做好。这一点,也同目前意识形态战线的总体情况是一致的。

(二)发展方法

在当代,在众多的历史思潮中,特别是在不断被引入的西方历史学说的影响下,既要坚守唯物史观,又要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此,笔者仅有二点粗浅之见。

一是要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出发,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国的历史学,特别是中国的社会史。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古老文化源于其自身的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未被打断过,可以说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系统,因此,与其他文化相比,中国的发展更具典型意义。以此为样本,对其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剖析,将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在此背景下,对中国历史进行仔细的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从中归纳出一组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的规律性,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马克思的史学思想,而这对于历史研究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在历史研究中,要善于吸取不同历史传统研究中的优良成分。中国历史的传统研究,例如从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观点来看都是很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观点与唯物史观的某些观点是一致的,比如王国维的“双重证据法”,就是一种简单的唯物史观的体现,直到现在,历史学家们还在沿用这种方法。而对于近几年来大量引进的西方历史学说,我们就更无需惊讶了。

当然,我们也应该驳斥和坚决拒绝这些学说中的某些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穿着学术的外衣,意图污蔑和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这里面有些太过于理想化,或者和我们历史学者的思想方法不合,久而久之,当然就没有什么销路了。

另外,在西方史学、人类学或社会学的理论中,也有不少包含了对人类社会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局部的规律的总结,或是对历史研究方法有用的讨论,其中有些内容也与唯物主义精神相一致。例如,法国的年鉴派学者布罗代尔,他的长时段学说,认为物质因素是历史运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很明显有唯物史观的影子。这些学说格外重视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并将其视为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力量,其根本思想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原则相一致,我们也没有理由不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应该以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在历史研究上,要善于吸取历史研究中的各种有用的思想和方法,以保持唯物史观的生命力。

五、唯物史观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对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研究而言,唯物史观所提供的绝不仅仅是对特定问题的一种探索方式,其对整个历史的方法论意义,更具深远的影响。

在唯物史观建立之前,学者们经常习惯于用一些先决条件,比如假设命题和结果,来对现象进行分析,所以他们得到的结论,大部分都是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它清晰地展现出了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从而有效地消除了以往各种唯心的意识形态对历史的误解,将客观历史的原来面目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对于中国的史家而言,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历史学的引进与普及,中国人对历史有了一种全新的看法,并且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引进,使以“道德”为标准、“客观”“公正”“同情”为基准的中国传统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二十四史”中,关于皇权兴盛的基本原因,有不少著作都对其进行了剖析。一些“客观”的说法其实常常是以“历史条件”的名义来为前几任掌权者的行为进行辩解。再者,随着唯物史观的兴起,中国过去过分注重政治历史的研究,而转向注重生产史,也就是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研究。胡适认为:“以物质为本的历史观念,在人类社会演化的历史中,明确了物质文化和经济组织的重要地位,开创了历史研究的新时代。”而唯物史观所提出的方法原理,对于我们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条件里不同的动力交互作用下产生的发展原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在我们学习古代史时,我们看到的古人的形象,就不会只是一张道学大师的脸,而是可以理性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动因,从而丰富了历史角色。

历史唯物论中的互动原理,有助于我们在较大的范围内,避免重蹈机械唯物论的覆辙,克服对历史的教条化和公式化的倾向,使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复杂因素中,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唯物史观让中国人能以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视角来真实地观察社会。

六、唯物主义在新时期历史研究里的启示与思考

对唯物史观的学习与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了唯物史观,历史学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门百分之百正确地解答历史研究中各种问题的学科。恩格斯曾着重指出,如果我们不能以唯物论的方式来学习历史,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现成的模式,并依照这种模式来裁剪不同的历史事实,则这种模式将成为我们自己的反面。所以,我们也要“以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马克思所遗留下来的唯物史观。

首先,唯物史观的原理,并不在于为我们的世界提出最终的真相。就像马克思并没有像以前的那些哲学家一样,用幻想和虚构来填补科学性的缺失,他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着他的理论,同样,他的历史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总是要继续前进和发展的。其次,随意地对历史进行裁剪,用史实作为这些指导思想的注脚,就会使我们与真实的历史渐行渐远。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大胆地吸收融合哲学、史学等新成果,以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内涵和方法。

此外,不管是哪一个历史时代的理论成果,都不可能拥有超出其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的真理性意义。一方面,它们会被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认知环境和认知能力所限制;另一方面,它们都是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的反映。在历史研究中,我们要重视对新的研究方法(例如比较研究、文化人类研究学等)的吸收与融合。最后,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理论结果进行不断地修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始终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根据事实自身的联系来掌握它。对于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必须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和发展这个理论。而这一切,都只能在我们的历史考察中去进行更深层次地发掘。

结语:观前世历史可得历史之经验,这也是后世之人思维和智慧的源泉。所以,在历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对“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进行再探讨、再思考,做好历史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史学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历史助政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路向峰,王嘉莹. 走向实践的文化:唯物史观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J]. 社会科学研究,2022(5):159-165. 

[2]宁小可,王洪树.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唯物史观探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24(4):104-114. 

[3]王玲. 跨文化历史研究的缘由与路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6):22-30. 

[4]李剑鸣. 前路何在:全球化时代的学术自主性——中国历史研究的走向[J]. 新华文摘,2022(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