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理响甜城·学思践行|深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 推动凌家现代农业产业进阶
来 源:i内江 记 者:市中区凌家镇党委书记 魏亮 编 辑:钱兴梅 发布时间:2023-07-19 16:53:03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好文章、好讲稿、好党课、好课件征集邮箱:286379108@qq.com



深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

推动凌家现代农业产业进阶

市中区凌家镇党委书记 魏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凌家镇位于市中区西南部,全镇区域面积73.3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5万亩,粮食产量2.71万吨,占全区产量的24%,油菜产量0.25万吨,占全区产量的19%,是市中区农业大镇。近年来,凌家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锁定“优质粮油主产区”和“内自同城化先行区”定位,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镇,先后获得内江市“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内江市粮油产业发展先进乡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等称号。

主要成效——

强规划,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全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依托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产业和基础设施优势,围绕精品蔬菜、柑橘、甘蔗、特色水产等优势产业,将全镇划分为四个村级片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酒房沟村为中心村,发展精品果蔬产业,成功创建区级蔬菜园区和市级柑橘园区,酒房沟村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以乌鸡冲村为中心村,依托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挥中储粮“链主”作用,引进农副产品加工相关企业10户,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内江打造“中国甜食之都”。以牛口桥为中心村,定位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发展油菜、水稻、玉米、大豆等粮油产业。以牛角田村为中心村,依托“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5000亩粮油主产区,成功创建区级粮油园区。

夯基础,要素保障更加到位。实行镇党委书记、镇长负责制,成立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专班,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实行“零距离”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每季度与公司、专业合作社、种养业大户共同商议工作推进,在项目支持、技术保障、供销渠道上创造支持条件。强化资金保障力度,近3年整合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近2亿元,投入到全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200亩,完成“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2200亩,新建各类产业道路93.77公里,各类灌溉管网42.4公里,新增灌溉面积8000亩。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支持;与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等达成信贷支持,争取贷款800余万元。

建机制,促农增收更加有效。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行“订单式”联结模式,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推行“股份式”联结模式,鼓励村集体、农户以土地或其他资产入股合作社,推进产业规模化连片发展。如酒房沟村整村推进“甜城果香”项目,实行“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建成果园3000余亩,村民每亩增收1000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推行“托管式”联结模式,针对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或缺少销售渠道的农户,鼓励引导其将土地委托村集体、专业合作社代耕代管代种并获得一定托管利益,实现撂荒地有效整治、产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三赢”局面。目前,全镇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4224亩,村集体代种2100余亩。

存在的问题——

主导产业不强。打造特色产业力度不够,产业融合有待提升,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产业带动,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结构单一,没能形成规模化,与相邻地区相比,产业同质化严重,不能形成比较优势,“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不明显。

耕作技术落后。全镇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耕作方法陈旧、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在经营方式上依然较为粗放,集约化生产程度和水平较低,化肥、农药用量大,造成环境污染与土地质量退化。

人力资源短缺。农村在家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以及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经管、营销、电商、金融等人才,还缺少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的本土实用技术人才。

基础设施薄弱。镇域内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水电气、道路等基础配套不够完善,财政增收乏力,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困难,无力支持基础设施配套。

下一步工作思路——

聚焦粮油特色,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突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瞄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梯队奋斗目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坚决扛起现代粮油主产区使命担当,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粮油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争创市级星级农业园区。加快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建设,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聚集整合,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旮旯沟、烙画等特色资源优势,打造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研学、艺术文化拓宽农业增收渠道,建设柑橘、甘蔗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扩大电商覆盖面,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更好地让农民分享农产品的增值收益。

践行绿色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深入开展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完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和水利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和抗灾能力;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提高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积极争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农技指导团队,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结合园区创建和产业拓展,加快建成一批冷链仓储、烘干、运输等设施。

夯实人才支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家庭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促进涉农人员技术交流,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支持农村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严格落实税收减免和普遍性降费政策,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农业,提高农业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对于农业人才给予一定的补贴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扎根农村,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搭建联农机制,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解决细碎化问题,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规范开展宅基地审批、监管和执法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涉及宅基地的违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