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让人痛疯……”曾被称为富贵病的痛风,现已变成常见病。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约为1.77亿 ,患病人口已经超越了糖尿病,成为继三高之后的“第四高”。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痛风行列,但很多人对痛风的认识模糊不清,很容易陷入误区。4月20日,正值第七个“全民关注痛风日”,今年的主题为“走出误区,回归科学”,内江市中医医院内三科医生龙新华带领大家一起摒除错误认知,科学认识痛风。
误区一:只要关节不痛,血尿酸再高也不需要管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高尿酸血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尿酸盐结晶便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形成痛风石,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诱发痛风发作,而且会引起局部骨损害、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可能会沉积在肾间质,形成慢性间质性肾炎,最终发展为尿毒症,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指南推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540ummol/l,不管是否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都要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误区二:痛风是吃出来的病,控制饮食,痛风就无需药物治疗
此认识是错误的,是导致痛风延迟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大吃大喝就会得痛风,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喝酒、不吃海鲜也得痛风?有的人大量饮酒、随意吃海鲜也不得痛风?因为痛风是异质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必要条件,但遗传因素在痛风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体内的尿酸仅有20%是外源性食物中嘌呤代谢生成,因而对于血尿酸升高明显的患者,单纯通过饮食控制难以实现血尿酸达标,需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同时进行。
误区三:运动能减肥,同样也能降尿酸
运动使人健康,对大多数人而言,的确如此。
但是,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恰当的或不适宜的运动都会诱发和加重痛风。痛风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开关节容易受累、受伤的运动方式,尽可能保护好关节。运动强度适中,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的尿量,以利于尿酸从肾的排泄。
误区四:痛风患者与酒肉无缘,只能“吃糠咽菜”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能控制,但不能根治。饮食是痛风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的,但并不等于说与酒肉完全无缘,只能“吃糠咽菜”。事实上,痛风处于不同的时期对饮食要求不同,比如痛风急性期要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远离酒类;处于痛风间歇期则可适当放宽饮食,可限量食用中等嘌呤含量的海产品及肉食品,只是不能多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