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理响甜城·见解感悟|深刻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来 源:i内江 记 者:​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剑 编 辑:郭菁菁 发布时间:2023-03-21 15:07:58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好文章、好讲稿、好党课、好课件征集邮箱:28788101@qq.com



深刻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剑

摘要:结合《共产党宣言》文本分析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具有革命与解放的双重规定性;革命规定性从“哲学起点”到“实现形式”再到“实践主体”,分别包含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等要素,将共产主义指向一种存在和发展于人类社会变迁之中的运动形式;解放规定性从个体与自身、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三个层面展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革命与解放规定性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了共产主义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革命与解放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必然归宿。结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文本,从宏观视野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具有革命与解放的双重规定性,这构成我们考察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基本面相。

一、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逻辑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逻辑蕴藏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客观结论中。从实现过程来看,共产主义以唯物史观作为哲学基础,是一种具有现实性的革命运动,它绝不是要以某种先验原则和抽象教条的理论来演绎和实现,而是要以唯物史观揭示出的历史发展必然为理论支撑,并且以无产阶级为实践主体力量,以阶级斗争为实现方式来消灭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革命逻辑的哲学起点:唯物史观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革命运动形式,其客观必然性是由唯物史观作为哲学原理基础的。通过《宣言》所阐释的共产主义运动基本原理可以洞察,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依托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含革命逻辑的哲学基础。在《宣言》中,马克思通过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论证出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非绝对性存在,而是历史阶段性存在。一方面,马克思以从一般到特殊的哲学认识方式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用“法术”般的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隐藏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背后的事实是资产阶级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3]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所不能与之相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已对准了资产阶级自身。然而,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意图在以唯物史观揭示出的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共产主义要求变为现实的存在,即通过不断的革命运动实现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和完全解放,最终使全人类进入到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革命逻辑的实现形式:阶级斗争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含革命逻辑的实现形式必须通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来完成。马克思指出“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4],“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5]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方式来实现。《宣言》发表与传播极大地解放了工人阶级的思想,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所倡导的阶级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方式。《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标志性话语。马克思在《宣言》中表明,阶级斗争形式最初是单个工人的斗争,然后是某个工厂工人起来斗争。“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结合成更大的集体”[6],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突破了厂房和地域的限制,各地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越来越展现出区域性、全国性以及世界性的特征。马克思认识到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目标,就必须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因此,阶级斗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要使阶级斗争突破各种条件束缚,最终扩展到全世界无产阶级之中,使之成为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方式。马克思还在批判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潮中确定了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欺骗人民,采取妥协政策,成为违背历史潮流的贵族、封建主、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忠实维护者。马克思犀利地揭露出各种错误流派的阶级立场。马克思指出,封建的社会主义代表的是贵族和封建主的利益,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则代表小资产阶级,主张恢复工场手工业中的行会制度以及农业中的宗法经济。空想的社会主义虽然意识到了他们的计划主要是代表工人阶级这一受苦最深的阶级的利益,但却宣称要向资产阶级寻求帮助,所以本质上他们也难以突破资产阶级狭隘的阶级立场。通过对反动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保守性、虚假性、妥协性批判,马克思重申了要使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进行彻底的阶级斗争。

(三)革命逻辑的实践主体:无产阶级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含革命逻辑的实践主体内在确立为共产党人领导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承担着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历史任务。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7],并且“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无产阶级最能代表整个人类历史前进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与资产阶级实现彻底的决裂,最终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任务。但是,要使无产阶级整合为更有力、更强大的集体,并且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阶级斗争工作,就必须依靠共产党人的领导。共产党属于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先锋队,他们思想觉悟更高,在理论上掌握先进的知识,“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9],另外,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0]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代表并实现所有无产者的利益,相比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11],并且“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2]因此,以共产党人为领导的无产阶级作为担负共产主义革命任务的主体,在人类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不断奋斗进取,争取让人类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解放逻辑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解放逻辑是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为终极价值规定的。在马克思看来,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就在于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因而必然导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异化,它所能实现的人的自由与平等仅仅是资本主义法律和形式上的自由与平等,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而人类到底需要实现哪几个方面的解放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需要解答的。根据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解放逻辑,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解放就是要消灭各种形式的异化,使人回归本质和自由,这包括个体与自身关系层面的人格与个性解放,个体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个体劳动的解放,个体自然关系层面的人与自然和解三个方面。

(一)个体与自身的关系层面:个体个性的解放

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发展的前提和思考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出发点,每个个体都能重新拥有人格与个性是人类解放的基本目的。在马克思看来这个“人”首先是存在于社会实践中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个人。现实的人本应该具备独立性和个性,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3]资本代替了人,成为具有人格化特征并且被资本家用来吞噬个体自由和人格的工具。此时,个体充当了资本的奴隶,个体的人格与个性被资本的力量所掩盖。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类解放和自由是以每个人自由和解放为基础和前提的。在马克思之前的不少资产阶级思想家通常打着代表“全人类”和“一切人”的旗号,以维护“整体”自由的名义,宣扬一切人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条件,这实际上保障的是少数统治阶级的人的自由,牺牲的是被统治阶级的人的自由。马克思强调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自由发展,而是每个人都实现了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因此只有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个体劳动的解放

共产主义社会是以实现每个个体劳动自由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劳动自由是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个体的共同追求。自由和解放是指人的生存状态,实现自由和解放,必须克服劳动的异化问题,也就是要实现个体劳动的解放。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14]这里的“活的劳动”指工人,“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指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只是财富增殖的手段,工人的存在只是为了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应该是劳动主体主动创造对象以实现自身的活动,应该体现着劳动主体的本质,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变成了一种不依赖于劳动主体并反过来支配和奴役其自身的活动,劳动具有了异化的性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具体论述了劳动异化的三个表现:第一,劳动成果与劳动相异化;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第三,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三种事实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处于异化状态中,想要消灭这种异化状态,实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由,必须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也就是要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才会消失,这时候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会回归本真。

(三)个体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与自然的和解

人与自然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乎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界。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乎人类自身发展。不幸的是,由于私有制、私有观念的存在,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忘记、甚至忽视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特别是进入工业化社会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自然界吸纳其中,人类虽然实现了对“自然力的征服”[15],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但也正因如此,自然界与人类不再平等地处于共生共存的状态,而事实上人类却利用各种生产手段和工具从自然界无止境地获取能量和资源,使得自然界成为人类征服和奴役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与自然界关系变得紧张对立,究其原因,是因为私有制的存在不仅异化了人的社会属性,而且异化了人的自然本性,消解了人类与自然界本来具有的和谐共生的自然图景。私有制的存在使人类具有了利己观念,并且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不顾生态环境保护,于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被人类破坏后自然界满目疮痍的图景。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私有观念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人类才可能真正按照人的方式与自然发生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自然生存图景才能最终实现。

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逻辑与解放逻辑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革命与解放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使共产主义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一)革命是共产主义解放目标的实现手段

革命是马克思共产主义解放目标实现的手段。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深入剖析和批判得出共产主义解放目标实现的必然性。换句话说,解放目标的实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本身的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必然产物。因此,实现人类解放目标,必须让无产阶级运用革命手段,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通过革命力量彻底消灭私有制和异化劳动,进而实现人类解放目标。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只能通过革命的方式终结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人类自由的新形态。”[16]而展示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即无产阶级首先要通过革命手段使自身上升为统治阶级,然后再利用自己的统治权力,增加社会生产力,实行财产公有制,消灭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对立,进而实现人类解放终极目标。这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解放目标实现的一般革命过程,它所规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首先从暴力夺取政权开始,使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然后依靠自己的统治力量进行所有制革命,最终完成坚决彻底的共产主义革命。

(二)解放是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实质内容

解放目标的实现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实质内容。解放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因此共产主义革命的基础任务就是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异化和异化力量的来源”[17],要实现人类解放,就必须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共产主义革命规定性内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解放逻辑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形式,使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和彻底解放,进而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过程中的物役性特征,消灭私有制带来的各种恶果,使人类主体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用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消灭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因此,“所有制是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和任务概括就是废除私有制”[18],人类解放目标实现以公有制为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革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结果。

(三)革命与解放构成共产主义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从革命规定性来看,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现实的革命运动。从解放规定性来看,马克思所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自由人联合体”。革命与解放在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视域中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共产主义解放目标的实现与共产主义现实革命过程的统一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的解放目标规定了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方向,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是推进共产主义解放目标实现的手段,离开现实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过程去谈共产主义解放目标必然成为空想,而离开共产主义解放目标去谈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特点,必然失去方向。总之,革命与解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共产主义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16] 王云霞.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逻辑”——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J].理论探讨,2018(3):51—56.

[17] 刘建新.共产主义与市民社会的解放[J].社会主义研究,2012(4):6—9.

[18] 李济广.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J].理论与改革,2019(2):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