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机遇——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投资、扩需求、促消费、助创新的作用和乘数效应,“东数西算”等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新基建投向,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内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层次现代化,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同时,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期间,内江以人文化、便捷化、均衡化、绿色化为导向,推进公共服务优化配置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社会治理的智慧化、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生活方式的便捷化,更好满足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对全市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提出新要求。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措施——
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积极推进5G、千兆光网、IPv6、物联网及卫星互联网建设,全面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形成高速泛在、万物互联、天地一体的通信网络支撑体系,巩固提升信息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档升级,加快布局安全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布局,积极稳妥发展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着力完备算力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形成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安全先进的多层次算力基础设施体系。
把握趋势,全面发展数智赋能的融合基础设施。加快“数字内江”建设,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城市治理、生产、生活、市政等领域的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智慧化治理设施、智能化交通设施、网络化能源设施、智能化生产设施、数字化民生设施,推动融合基础设施赋能水平持续增强。
谋篇布局,全面打造新基建产业融合生态。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供给能力,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夯实新基建创新发展底层能力。推进应用场景深度开发拓展,培育新基建创新发展的实践载体,提升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新基建与传统行业、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拓展形成规模效应。
统筹兼顾,筑牢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整体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强安全态势感知和响应处置能力,构筑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保障重要领域数据资源安全,筑牢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屏障。
通过努力,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力支撑我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发挥更大作为,将我市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南向数字开放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