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专门论述理论创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对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展开论述了“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孙业礼表示,这“两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
“第一个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最宝贵的经验,是党的事业不断成功的法宝。”孙业礼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遵循这一思想路线形成的,也必将遵循这一思想路线继续丰富、发展。
“第二个结合,就是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作了深入阐述。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孙业礼表示,这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深刻揭示了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我们学习、实践这一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些基本点,始终坚持这些基本点。”孙业礼说。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孙业礼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其他国家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给中国,也决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凸显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表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多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党中央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穆虹表示,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穆虹介绍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创新要动力,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改革要活力,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是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六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