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带领乡亲种出“金疙瘩”——记内江市返乡下乡创业明星曾强
来源:i内江 记者:记者 蒋金凤 编辑:王莉萍 发布时间:2024-02-29 23:39:52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眼下,正是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锅炉姜”收获季。 2月28日,记者走进生姜种植基地,看到姜农们正在拔姜、分拣……田地里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采收仔姜

种植“锅炉姜”,即在大棚地里埋设管道,再用锅炉烧水通过管道循环为生姜增温,促其反季节生长。每年国庆节后下种,春节前后就有早仔姜上市,分批播种相继销售,一直可卖到次年4月,价格是普通姜的数倍。

打工仔返乡创业成为种植大户

“我种了十几亩姜,春节前每斤仔姜售价在22元左右,预计有80多万元的收入。”看着又白又嫩的仔姜,种植基地负责人曾强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曾强在地里忙碌着

1998年,曾强从县职中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到了沿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2002年,受父母影响,他对村里刚琢磨出的反季节姜芽种植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2年,父亲给了他7000元启动资金,第一年就挣了5000元。“收入还可以,我又喜欢这行,决定一直干下去。”曾强勤劳、善钻研,从“明土”姜、“锅炉”姜到“煤改电”,用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锅炉代替大棚升温的成功经验,种植规模最高达20余亩,最高年收益过百万,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帮助留守老人、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当天,地里就有十几名村民负责挖姜工作,余玉仙就是其中一个。“80元一天,这个月我应该有2000多元的收入。”余玉仙笑着说。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曾强很快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

仔姜丰收

“一人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富起来的曾强没有忘记乡邻,他不断创新并推广生姜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150多户村民加入了种姜行列,全村种植规模达1200余亩。荣誉也随之而来,他陆续获评“新店镇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内江市返乡下乡创业明星”,成立的俊丽家庭农场也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探索煤改电节约一半成本

看似顺风顺水的创业路,也有过崎岖和坎坷。

烧热水看似简单,但温度的把控非常关键。如果温度不稳定,很可能导致大棚里的生姜减产甚至无收。

“有一次,我换了种姜品种,烧了十几天的锅炉,姜都没有发芽,情急之下,我提高了温度,导致几亩姜全烂了,亏了30多万。”回忆起失败的过往,曾强下决心要多学习,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种植风险。

“现在我们正在试用煤改电项目,目前看来相当成功。”曾强指着一个嗡嗡作响的机柜告诉记者,这就是民富村正在测试的“黑科技”。

曾强查看种姜存储情况

20多年前,“地暖”生姜种植成功后,民富村一直用锅炉烧煤的方式增温。“要24小时有人守,热了冷了都不行。”曾强说,传统锅炉供暖,除了管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外,烧煤还会污染空气,随着煤炭价格上涨,种姜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2022年,县里、镇里支持村里搞电供暖,目前运行下来,能节约一半左右的成本。

除了成本降低,新设备还集成了智能温控、远程控制等功能,“躺在家里用手机就能设置温度。”

建冷库助力生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2021年,结合乡村振兴项目,采取“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种植户自筹”方式,村里建起了3300平方米的冷库。

冷库建好后,村民可以提前一年买好姜种储存,来年提前播种、提前收获,可比市场上其他仔姜早两个月上市。“冷链库项目增大了民富村冷库姜种储存量,延长了农产品储存期。”曾强说,冷库的修建还推进了农产品反季节销售和错峰销售,降低了市场风险,自己对生姜种植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民富村正在修建二期冷库,建成后一二期冷库存储量将达到1800多吨,方便更多村民灵活储备姜种,并根据价格行情调整自己的种植时间和上市时间。

在曾强的带领下,如今的民富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