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汶川李子渐入收尾期。9月4日,记者走进市中区永安镇漏棚湾村的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张金穗正和村民一起分拣刚采摘的汶川脆红李,忙得不可开交。
张金穗采摘脆红李
据了解,目前,张金穗的家庭农场种植汶川脆红李100余亩,年产量达3万斤左右,产值稳定在9万元左右,采摘关键期脆红李每天销售量达1000斤。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好的销量,张金穗怎么做到的呢?她告诉记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她在当地做志愿者时接触了很多种植汶川脆红李的农民。“我看到他们种的汶川脆红李色泽诱人,脆甜爽口,水分充足,轻轻用手一掰,就会分为两半,果核立马会掉出来,吃起来十分方便,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青睐,我就萌生了返乡创业种植汶川脆红李的想法。”
张金穗在称重
2015年,经过完备的考察和创业资金积累,张金穗回到漏棚湾村老家种植脆红李。可返乡创业并不顺利——“由于流转到的土地多年荒废,全部都要重新开荒。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很累很苦,但一旦跨出了返乡创业这一步,便没有回头路,我必须扛下来。”
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过去的荒山早已变成满山的脆红李果树,曾经的杂草丛也变成一条条便道,延伸到每一棵脆红李树下,小树苗也在张金穗的照料下枝繁叶茂,结出脆甜饱满的果实。在这期间,张金穗聘请了不少本地村民在农场务工,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张金穗在清理脆红李
“张金穗的脆红李已经成了我们村的一大招牌,城里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摘李子赏田园风光。”漏棚湾村党支部书记张静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把现有的农场逐步发展为集生态水果采摘、农业观光旅游、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园,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