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级部门到镇(街道),从领导干部到社区居民,隆昌市勠力同心、精诚团结,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紧扣双手齐步向前,共绘精致靓丽隆昌新画卷。
近日,记者走进隆昌,在充满烟火气的农贸市场和街头工人师傅的一敲一锤中,感受无处不在的“创文”新风。
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
“请戴好口罩、测体温,扫码进市场。”10月24日,在富顺街农贸市场入口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
市民扫码准备进入农贸市场
进入市场,呈现在市民眼前的是整齐划一的摊位、分门别类的交易区域、干净敞亮的内部环境,让人开启一天美好的心情。
3个月前,隆昌市启动了百庆西区农贸市场、富顺街农贸市场、文庙坝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项目。富顺街农贸市场率先完成升级改造,于10月16日实现回迁营业。
升级改造后的富顺街农贸市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新建钢结构设施,功能分区明确,一改过去“脏乱差”形象。市场内有店面45个、摊位130余个,每天人流量逾2000人。
敞亮的农贸市场
富顺街农贸市场周边小区居民入住率较高,消费能力强。市场紧邻主干道环城南路,四周交通路网规划完善,道路宽阔通畅,辐射人口6万余人。
良好有序的环境、潜在的消费能力,吸引了不少经营业主。“之所以来富顺街农贸市场,主要是看上了它的颜值。”经营户陈杨甜说,市场整洁,买菜的居民不少,目前生意还不错。
旧貌换新颜的富顺街农贸市场,让经营户“嗅”到商机,让市民感受到便捷。
市民在农贸市场选购干货
居民万大姐所在的小区与富顺街农贸市场一墙之隔,她从出门下楼到市场只需几分钟。“现在不用囤货了,每天都可以买到新鲜食材。”过去,万大姐要步行20多分钟到文庙坝、康复路农贸市场买菜,很多时候她不得不多买一些蔬果、肉类和禽蛋。
新路名牌亮相大街小巷
10月24日下午,在隆昌市隆华路绿化带旁,工人正在一个深棕色框架空白处贴路名。随后,4名工人把路名牌抬进绿化带,调整好位置后进行固定。如今,路名牌已成为“外地人的眼睛、本地人的脸面、城市化的名片”。
贴路名
隆昌市主城区现有路名牌178块,都是2000年左右设置的简易路名牌,大部分已破旧,部分破损变形。从今年6月起,隆昌市在主城区所有街、路、巷首尾重新设置路名牌,在主干道的交叉路口、重要人行斑马线及节点增设路名牌。目前,已全面完成安装。
固定新路名牌
走在城区主要街道,新路名牌映入眼帘。深棕色是路名牌的底色,其立柱两侧有古典白色纹样,古朴稳重的风格与石牌坊遥相呼应。路名牌长1.88米、高2.4米,顶部是醒目的道路名称,中间是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
新路名牌
“重新安装的路名牌古色古香,很有隆昌特色。”大西街居民赵女士认为,公益广告内容与路名牌有机结合,让隆昌更具文明气质。
用青石铺筑人行道
10月25日,隆昌市中心街人行道上,一边是挖掘机在拆除、清理原有的人行道地砖,另一边是工人在浇筑混凝土垫层,准备铺筑青石板。
城市人行道,不仅担负着市民出行的重任,而且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隆昌市在常态化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在人行道改造上下足功夫。
修补路面
“小方块砖容易破损松动,长条青石板与地面接触面大,具有坚固耐用的优势。”据市住建局市政园林所副所长彭建介绍,人行道改造是把以前长20厘米、宽20厘米、厚3厘米的方块砖,更换为长60厘米、宽30厘米、厚5厘米的长条形青石板,这样既能延续隆昌青石道路的美观风格,又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记者发现,在人行道改造现场并未设置建筑围挡。为何不打围?施工不打围,安全如何保障?据了解,为最大限度降低人行道改造施工对周边商铺、行人造成的影响,市住建局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经过会商,采取道路分段施工方式,由戴红袖标、穿工作服的安全劝导员专门负责道路安全。
负责人行道改造的现场管理人员祝之兵介绍,当前施工路段为隆昌主城区的商业大街,人流量、车流量都较大,为加快工程进度,30余名工人加班加点干到晚上10点半。
铺上青石
“过去的人行道地砖因使用时间长,有不少破损。下雨天稍不注意踩在翘起来的地砖上,砖缝里的泥水会喷射出来,溅得双脚都是,很尴尬!”市民江萍表示,人行道改造后,街面会变得整洁美观。
记者了解到,隆昌为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今年初将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路名牌升级改造、城区人行道改造等23个项目,纳入2022年隆昌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六大提升行动”项目,采取市长总调度、市级领导牵头、责任单位组织实施的方式强力推进,有效确保项目建设按时保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