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资中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前秩序井然,个体工商户余常仙惊喜地发现,过去需要奔波多个部门、耗时近一个月的餐饮店开办手续,如今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13个工作日就全部办结。
“材料从35份减少到17份,跑的次数也少了,心不累了!”余常仙感慨地说。这样的“减负”体验,在资中县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共同的感受。
在当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营商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软实力”。资中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以一系列创新服务模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在政务、法治、要素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其特色亮点工作举措更是为区域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一章办”:审批流程服务的“极简重构”
近日,合财企业管理(四川)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盛军来到资中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找到“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窗口,想为企业新增两项经营范围。
随后,在窗口工作人员孙丽的指导下,刘盛军利用资中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公共电脑,登录四川政务服务网,几分钟便完成经营范围变更申请。
“企业线上提交申请后,我们审查相关资料没问题,通过实名认证后就可以出变更后的新证。”孙丽说,“以前线下办理时间长;如今,利用电子签名、实名认证等技术,企业在家就可完成申请,我们出证后打电话通知企业过来换新证就可以了。”
过去,招商引资企业办理审批犹如闯关,面临审批环节繁多、耗时长的困境,常常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审批马拉松”问题,资中县在“一件事”集成改革基础上,打破部门壁垒,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在资中经开区大胆探索“一章办”服务新模式,印制《资中经开区招商引资企业“一章办”工作实施方案》,对审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
如今,在“一章办”模式下,企业只需“照单抓药”,按清单准备材料,在一个窗口提交,审批权限高度集中,最后由一个部门统一出证,彻底告别“跑断腿、磨破嘴”的审批“旧时代”。
这正是资中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体现——
通过深化跨部门协同机制,资中县第二批8个“一件事”集成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企业迁移登记等4项线上线下“双通道”办理,留学服务等4项服务全面上线;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市场主体,通过创新“政策计算器+专员服务”模式,累计兑现肉牛羊产业补贴、就业补贴等资金560万元,惠及企业500余户次;通过材料压减50%、时限缩短60%等举措,企业开办网办率达99.28%,企业开办进入“极简时代”;3个工程审批综合窗口实现“一窗通办”,“多测合一”使测绘效率提升50%,“验登合一”获企业点赞;实现招标采购“双百分百”电子化,打造全流程无纸化交易环境。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这一组组数字,彰显资中县行政效能和企业活力同步跃升,增强了企业在资中县投资兴业的吸引力,为资中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亲清直通车”:驶入解忧纾困“快车道”
如果说“一件事”优化了企业办事的物理流程,那么“亲清直通车·政商双周恳谈会”畅通了政企沟通的桥梁。
在资中县,每两周一次的恳谈会已成为县委、县政府与企业之间雷打不动的约定。57场恳谈会,195家企业踊跃参与,累计收集融资、用工、土地、政策兑现等各类问题396个,其中356个已得到有效解决,办结率近90%。
在恳谈会现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气氛热烈而融洽。企业代表们畅所欲言,将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一提出,从政策扶持到资金周转,从用工需求到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企业发展方方面面。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对于能够当场解答和解决的问题,立即给予回应和处理;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恳谈会不走过场,企业关切必有回响。江门市长照科技有限公司曾在会上反映开工建设手续问题。会后,资中县投促局牵头,各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在合规前提下对企业推行“一章办”服务,采取“一单告知、一窗受理、一章审查、一门出证”方式,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集中办公、联合审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政务服务,破解了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审批环节多、耗时长等突出问题。
无独有偶。内江铭源铝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恳谈会平台反映部分惠企政策未落实,在分管领导现场督导协调下,企业依法依规享受免除7万余元气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黄国元表示:“问题有处说,说了有人听,听了真管用。‘亲清直通车’开到我们心坎上了!”
从“一件事”的审批改革到“亲清直通车”的恳谈问需,资中县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每一次材料的精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一项政策的落地,都是对“营商”二字最务实的体现。当企业轻装前行,当活力竞相迸发,资中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