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肉鸽养殖业异军突起,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新名片。威远县连界镇肉鸽养殖基地每3天发往全国5000只肉鸽的“成绩单”,展现了这一产业的蓬勃生机。但在亮眼数据的背后,我们更需冷静思考:如何让这个特色产业飞得更高、更远?
要让小鸽子真正“飞”出大产业,需要打好三套组合拳:首先,延伸产业链条迫在眉睫。内江应加快培育本地屠宰加工企业,发展鸽肉深加工产品,改变“为他人作嫁衣”的现状。
其次,品牌建设须提上日程。可以借鉴“内江黑猪”品牌打造经验,建立“内江肉鸽”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统一质量标准。
再次,拓展销售渠道是关键。除传统批发市场外,应积极对接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开发预制菜等新产品形态。
政府部门在产业扶持上需避免“撒胡椒面”,要精准施策。建议设立肉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三个方面:一是育种研发,提高种鸽质量;二是冷链物流建设,解决运输瓶颈;三是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水平。同时,可借鉴“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真正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肉鸽虽小,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大希望。内江若能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完全有可能将这一特色产业培育成产值过亿的支柱产业。
当务之急是要从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单一养殖转向全产业链发展,让小鸽子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