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的内江大地,涌动着金色的“浪潮”,随着油菜、小麦陆续成熟,各地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威远县新场镇,昔日的黄色花海已变成如今的金色浪潮。4台收割机穿梭在油菜田中,饱满的油菜荚在机器轰鸣声中快速脱粒。
“一台收割机每天能够收70亩到80亩,预计3天能够抢收完毕。”内江威远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官文武介绍,今年种植了800余亩油菜,采用“稻油轮作”模式,机械收割可以省工、省时、节本增效,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又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间,为后续水稻种植提供天然肥料。目前,威远27.64万亩的油菜正加速收割,计划5月底前全面完成,预计产量4.2万吨。
在东兴区石子镇,连片的小麦田随风起伏,麦穗沉甸甸地弯下腰。麦田里,收割机正经过收割、脱粒等工序完成小麦采收工作。“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2000余亩小麦,使用农机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预计今年小麦亩产量可达800斤。”收割现场,内江市东兴区宏展粮油专合社负责人胡洪兵介绍。据了解,今年东兴区共种植小麦1.57万亩,预计亩产量约700斤,产值1300多万元。
在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试验田里,同样传来喜讯。经过专家现场测产,“内麦416”品种亩产量达到457公斤。作为内江培育的优良品种,内麦系列已成为全市小麦种植的主力军,目前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80%。“这些自主选育的品种具有高产性、抗病性、广适性等特点,为全市小麦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王相权介绍。
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内江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农业部门提前谋划部署,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同时,调配充足的农业机械,组建农机应急服务队,确保抢收工作顺利开展。
冬播“一粒子”,夏收“万担粮”。从播种时的精心呵护,到丰收时的忙碌喜悦,内江用实际行动端牢“中国饭碗”。据市农业农村局农情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108万亩,预计产量17.7万吨;小麦种植面积5.2万亩,预计产量1.4万吨,夏粮生产交出亮眼答卷,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