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评论丨一个救生圈,照见城市管理的大智慧
来源:i内江 记者:兰萍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04-15 14:34:00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日前,在内江西林大桥的惊险救援中,60岁的熊冰从20多米高(西林大桥高36米,桥面距离水面20多米)的桥上纵身一跃,勇救落水者的事迹令人动容。而在这场救援中,桥上配备的救生泳圈同样功不可没,成为关键时刻的“生命守护圈”。

这场救援不仅是个体勇气的赞歌,更是对城市风险治理体系的深度叩问——当一个救生圈成为生死救援的关键变量,折射出的是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范式革命。

城市管理,其实是由无数细微之处编织而成。从道路上的一盏路灯、街边的一个垃圾桶,到桥上的一个救生圈,每一个细节都与市民的生活和安全息息相关。内江在城区各座桥上放置救生泳圈,这一举措或许在平时并不显眼,甚至容易被忽视,但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却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这充分说明,城市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发挥巨大作用,成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

关注城市管理细节,体现的是城市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群众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一个小小的救生圈,背后是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对“防患于未然”的深刻理解。只有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才能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然而,细节管理的真正挑战在于持续性与动态性。救生圈的有效使用,依赖于定期检查、科学布局、市民教育等配套机制。城市管理者需要建立“需求发现-设施完善-效果评估”的闭环系统,一方面要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城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细微之处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各类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城市治理必须从“运动式管理”转向“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的长效治理。

西林大桥的救生圈,恰似一把钥匙,开启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思考。它提醒我们,城市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对每个生命个体的温柔守护,先进的治理体系,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的“硬指标”,更要重视民生保障的“软环境”。而这场救援留下的,不应只是对英雄的赞美,更应是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反思与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