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经济观察丨“新”与“质”内江经济活力、潜力的原动力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严浩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01-07 09:09:21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回顾2024年的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仁不让的大热词。去年末,在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个词又一次出现在重要位置。内江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具有内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新”,具体落脚在哪里?眼下,内江各行各业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验场”。比如,全球首个冶炼钒钛磁铁矿氢基竖炉中试项目顺利试生产,内江入选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成功举办中国(内江)首届异种移植发展创新大会……去年,内江谋新策、出实招,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以产业升级为关键抓手

内江素有“甜城”的美誉。近年来,内江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甜城文化,推进“甜味+”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位于内江经开区的华润雪花啤酒厂、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车间内一派繁忙。两家企业偌大的厂房内,一件件产品陆续“走下”全自动生产线,销往全国各地。

在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的内江市童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多条生产线正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称重、打包等工作。

去年10月29日,北京汇源集团(四川)果蔬加工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在内江经开区开工,“三位一体”建立起“甜果”到“甜饮”、“田间”到“车间”的快速转化体系,为内江发展“甜味+”产业添新动能。

如今,内江“甜味+”产业不断升级,现代化产业矩阵加速形成,有效打通了一、二、三产业,实现全链条发展。数据显示,去年1-11月,“甜味+”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增长24.7%。

“公司的订单量去年实现了成倍增长,部分产品供应给本地的明泰和长川科技。”晶益通(四川)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余兰介绍。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个园就是一条链”,在内江高新区白马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初显建圈强链效果。

去年11月3日,内江经开区四川富乐德泛半导体行业用波纹管生产项目竣工投产,可实现真空领域波纹管完全国产化。这是继富乐华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项目投产填补国内高端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技术空白后,再为内江半导体产业建圈强链作出重要贡献,将进一步提升内江电子信息产业链能级。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内江重点培育的两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集群成势的良好态势,目前已汇聚富乐德、富乐华、长川科技、中显智能、明泰微电子等行业优秀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增长44.0%。

从已有的“4+2”主导产业,到前瞻布局类脑智能、空间科技、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这是内江的“新”之所向。

去年3月,在内江高新区2024年第一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航天联志内江先进算力产业园落户内江,将为内江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基础。

从国星宇航内江空天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内江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区项目的启动,再到内江卫星三维数字孪生研发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先进算力产业园等多个项目的签约……内江正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未来产业体系。

立足传统产业、面向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近几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是质量,那发展的“质”从哪里来?有效投资、扩大需求,这些都是影响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动力,还是科技创新。

向“新”乘“数”借“智”  

架起发展提“质”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走进四川东博轨道科技有限公司热处理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进行螺栓的加工作业,全力以赴赶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我们公司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等地多个国家,并与国内主要紧固件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四川东博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沅均介绍。

近年来,该公司实施技术攻关项目8个,解决产业技术难题12项,成功研发出了大六角头圆弧螺纹管片螺栓、轨道交通用T型螺栓等产品,达到了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专利授权7项,促成了“铁路紧固件防腐层附着强度的技术研发”“双头锚固螺栓关键技术的研发”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完成了技术合同登记1.7亿元。

近年来,内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24年内江市科技创新大会通报了这样一组数据:2023年,全市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99家,同比增长11.88%;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2家,同比增长19.64%,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其中,四川东博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创建“瞪羚企业”,实现内江“瞪羚企业”零的突破;汇宇制药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系全市唯一。

1月3日,在四川新明塑业有限公司(简称“新明塑业”)生产车间内,各种机器高效运转,各类管材在数字化生产线上成形。

“通过建立实时、准确、全面的数据透视系统,我们实现了数字化精益管理。”新明塑业总经理杨建勇告诉记者,新明塑业通过“智改数转”,生产过程计划响应速度提升了20%,生产异常处理时间减少了30%,库存周转率提升了15%,运营成本降低了近20%,年产值提升了近15%,净利润率上升了近30%。

在四川乐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引进的一条涂硅智能化生产线正以近500米每分钟的速度高速生产,相当于一分钟能生产600平方米的数字标签产品。“得益于‘智改数转’,公司生产效率提升了30%、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四川乐鸿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部长宋清芬说。

随着我市“智改数转”步伐加快,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相继涌现,已初步打造融通高科、中铁隆昌等实现生产营销全流程数据贯通的“智改数转”3级以上企业5户;金鸿曲轴等具备多环节数据协同能力的企业12户,汇宇制药、华润雪花等企业成功创建绿色工厂。

乘“云”而上,借“数”发展,内江迈向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步伐愈加坚定,为经济淬炼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人才“雁阵”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企业创新攀高的内动力。

“今天的内江,比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这是内江市委主要领导在“智汇甜城 才聚内江”2024四川内江人才活动周开幕式上的表态。

近年来,内江以“甜城英才计划”为统揽,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评选表扬甜城领航人才、甜城振兴人才、甜城创新人才。同时,对内江市优秀企业家,量身定制服务保障卡,提供金融、入学、医疗、出行等10项专属服务,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的品质和温度,人才“雁阵”格局加速形成,为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钒钛+”产业为例,在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以精英人才体系为引领,通过发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物、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深入开展技能传授、技术攻关、匠艺传承活动,不断为“钒钛+”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江勇及杨宗波创新工作室每年组织技能培训100余次,培训人员2000人次以上,培养技术骨干100余名,中级工38人、高级工24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9人、班组长及核心技术人员20余人。

事实上,内江自古以来就有重教尚贤的优良传统。前有孔子音律之师苌弘、末代状元骆成骧、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一师、两相、三状元、四大家”,现有冶金专家干勇、植物生理学家匡廷云、歼-20总设计师杨伟等八位内江籍“两院院士”。

近年来,内江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擦亮“甜城英才”品牌,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6万人。在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推动下,内江发展释放出了崭新活力,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新年新气象,在内江经济工作的布局中,崭新的新质生产力“路线图”正徐徐拉开,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优化配置,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更劲、空间更广。在内江这一片生机蓬勃的土地上,越来越多攀“高”、向“新”、逐“绿”的新产业、新项目会萌发破土、转化落地,一批又一批新增长点、新增长极会加快孕育、夯基成势,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会不断显现,新质生产力的故事也将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