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废寝忘食!内江这位老者,为TA倾尽半生狂热
来 源:i内江 记 者:​记者 陈莉萍 编 辑:钱兴梅 发布时间:2023-05-23 17:25:19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现年66岁的魏鸿毅是一位古文字研究者,更是一位古文字“狂热粉”。

魏鸿毅的家,被他打造成了一座古文字“展区”,客厅、走廊、书房乃至卧室墙面上都挂满了其创作的象形文字、中山篆、龙爪篆等书法作品。

家里的客厅也是魏鸿毅的创作工作室——伏案提笔,挥毫之间,一个气势恢宏的“山”字显现出来,细看之下,山峦、山岭、山涧之形具备,生动形象。

这满室的作品仅是其书法作品的冰山一角,从事古文字研究30余年来,魏鸿毅前后创作书法作品400多幅,这些作品也见证了他对古文字倾尽半生狂热的爱。

魏鸿毅是土生土长的内江人。受父亲和邻居书法老师的影响,魏鸿毅自小便喜欢上古文字和书法。曾进入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学习古汉语和古文字,后考入原内江教育学院(后并入内江师范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并系统学习甲骨文和金文。

毕业后,魏鸿毅进入甘孜州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他没有摒弃自己的爱好,坚持利用工作之余根据文字演变的时间线,对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古文字进行研究。

数百本古文字典籍和参考资料,被他视若珍宝,一千多页的“大部头”、“40岁高龄”的书籍经无数次翻阅依旧保存完好,仍是他案头重要的参考资料,“这些书是很珍贵的,都是我的老朋友了。”

刚参加工作时,收入十分有限,买书是魏鸿毅生活中一笔不小的支出,只要老师推荐,他想方设法都要买到。他尤记得,自己年轻时常借钱买书,还曾因花钱买书后连2分钱过河钱都拿不出,只得绕道数十公里步行回到仅一河之隔的家。

物质的匮乏无法消弭其精神的富足。

对于常人难识的文字,魏鸿毅饶有兴趣研究学习。他根据古文字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加强对篆书的研究。他从文字源头出发,从篆书偏旁部首着手,发现篆书的演变与成形,有的源于甲骨文,有的源于金文,有的源于石鼓文等。结合古文字书籍和资料,魏鸿毅进行了细致的鉴别和比较,渐渐总结出自己的篆书研究心得。

临摹,是学习书法字体的必要手段。为保证学习“对味”,魏鸿毅临摹时总是一丝不苟,字的笔画写法、角度都力求准确。“比如中山篆,写点时不能顺着点,悬针篆的竖要细若游丝,龙爪篆哪里能用爪哪里不能用爪都有讲究。”其间不仅要全神贯注、用心琢磨,更耗费大量时间心力,特别是临摹包罗万象、写法复杂的象形文字,他曾专注临摹一个小时只为写好一个字。

耐得住寂寞,是魏鸿毅研究学习古文字最好的注脚。退休前,他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献给了自己的爱好;退休后,他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天花费约10个小时用于学习、创作。

为了排除干扰因素、保持最佳状态,年过六旬的魏鸿毅强行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凌晨前后起床,持续学习、创作至中午时分,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种完全沉浸在古文字世界中的感觉,非常好。”

30多年来,魏鸿毅先后学习掌握先秦货币文、中山篆、籀文等古文字字体30余种。

一摞摞厚厚的读书笔记是他学习时光的印证。魏鸿毅向记者展示了其沧海一粟:40多本线装笔记本,合计1000多页,其上以行草满满当当记录着他近8个月的学习成果。

客厅墙面上,一件巨幅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定睛一看,很容易发现其特别之处:不同于一般书法作品,其上字体多样,符号甚多,还以红黑两色区别。这被魏鸿毅视为传承资料,集合了其学习的多种古文字的名称、写法、来源和笔画释义等内容。这样的传承资料,他已创作了8幅。

“古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对于古文字之奥妙,魏鸿毅不仅自得其乐,也希望更多人认识、领略到其美感和价值。“除了这些传承资料以外,我也希望有更多机会和大家学习交流。”他说,除日常与同好分享外,他还计划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传播古文字文化。

魏鸿毅曾获第一届全国书法艺术网络大赛年度总决赛成人组优秀奖;受聘为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首届副会长;2016年作为四川书法爱好者登上“凤凰卫视网络知青春晚”进行书法创作;其创作的《驭人经》《百字箴言》《刘墉论东坡》《陋室铭(龙爪篆)》等作品被内江市文物局和内江市博物馆(筹)收藏。

古文字中深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每个文字中都能破译出一段时代镜像。

这些文化珍宝,当让更多人知晓、传承,而魏鸿毅做的,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