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转型升级 利好企业“走出去”
“除了技术改造升级、数字化转型以及工厂降低能耗的措施,我们还把一些高能耗的产品生产线向西南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炳灶对记者说。据悉,今飞凯达通过应用数字孪生和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整合生产加工自动化、工厂物流系统、检测闭环反馈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状态监控系统等,建成了高度智能化的车轮生产工厂和运营管控中心,优化提升工艺水平,助力节能降耗,向绿色低碳企业转型。目前,该公司已跻身浙江省第一批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之列。
另一家铝车轮出口头部企业立中集团,正在湖北黄石分两期通过技术改造、新购设备构建年产270万只铝车轮的能力。“立中集团掌握了低压铸造、铸造旋压、液态模锻、固态模锻四大成型技术,拥有4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型号的车轮,加上上述项目合计产能2000万只,另有泰国出口生产基地等项目在建。”立中集团工程师许骧向记者介绍道,公司同时推进改造产线和新上产线,且都采用了先进设备和工艺,不仅向数字化、低碳化生产转型,也在积极开发海外市场需求的车轮品种,目前出口产品占比接近60%。
“近年来,全球车轮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路海波表示,在国外,有50多年历史的德国知名厂商BBS车轮先后三次宣告破产,品牌已被独立运营的日本BBS所用;欧美很多知名车轮企业80%的中低端产品由发展中国家市场代工生产。在国内,近10年来也出现了中小型车轮企业被兼并或破产倒闭的情况。同时,我国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也给部分转型较慢的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国内车轮行业在多种形式的‘洗牌’中走向转型升级,资源向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企业及头部企业集中,形成了若干技术和产品领先、具备一定规模的铝车轮出口企业。”路海波认为。
03
深耕细作还要探索“蓝海”
“与以往相比,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车轮需求都在发生变化。”张瑞旸介绍称,铝的熔点比钢低得多,因此更易生产出多种造型的车轮产品,而且成本较低,如今新车及维修、改装对于车轮品种、花样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上,铝车轮占比约为70%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其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商用车市场上,铝车轮主要用在部分客车和牵引车上,占比不足10%,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达到70%以上。
“在轻量化、加工工艺优化及节能减碳的背景下,车轮材料有了更多选择,这也将直接影响出口,值得国内企业认真研究。”林澍文表示,铝车轮与以往国外高端车型上使用的钢车轮相比,虽然重量轻、成本低,但也有寿命不长、强度不够、在极端路况下容易损坏等短板;如今国外在车轮材料选用上,已出现多个分支,包括选用与普通铝合金不同的高强度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特别是镁合金和碳纤维车轮正被国外越来越多的车企所选用。原因在于,镁的综合性能比铝更好,储量也很丰富;碳纤维则不仅具备高强度、高韧性、长寿命,也有轻量化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车轮材料,但成本偏高。然而,碳纤维的轻量化不仅能为燃油车省油,也可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长的续驶里程。目前,国内车轮出口企业中,自主开发高强度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的企业不多,这将是出口的“蓝海”。
“国内车轮出口企业还需要深耕细作。”许骧告诉记者,一家国内车轮出口头部企业的产品能达到2000个规格型号就很不错了,但国外新车和改装车市场对此需求巨大,如日本知名车轮品牌RAYS,一个尺寸的产品就有6000种设计,可以让改装车爱好者充分拥有个性化的选择。因此,车轮出口企业还需认真研究海外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