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第一书记”,争当脱贫攻坚“铁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驻村“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驻村“第一书记”1049名。他们扎根农村,用心用情用劲,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为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作出了重大贡献。
做好对“第一书记”的管理服务,有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推进。近年来,我市强化“第一书记”管理服务,陆续出台相关举措,为“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筑牢了工作基础。
建队伍,
千名“第一书记”下村
今年8月,威远县铺子湾镇马道村“第一书记”黄强的驻村时间就满3年了,作为全市首批驻村“第一书记”,黄强在扶贫工作一线越干越顺畅。
去年底,马道村退出了贫困村行列,但未进行岗位轮换的黄强,依然在马道村为村民服务。两年多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个村民小组,跟全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获得了群众的肯定。作为一个从没在农村生活、工作过的干部来说,黄强自己都觉得这是难以想象的。
2015年8月,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六大行动”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干部攻坚”行动,增强扶贫开发力量。
按照《意见》,我市全面开展了城乡党组织“结对联姻”“共驻共建”等活动,市、县两级统筹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3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严格选派条件,脱产驻村工作,两年一轮换,使“第一书记”成为扶贫攻坚的领头雁。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2015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288个,其中有2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行了“村村联建党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20户的非贫困村266个。
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千名第一书记”选派计划,为抓实抓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筑牢人才基础。在已选派420名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从市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增派629人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非贫困村全覆盖,并对新增派“第一书记”的行政村充实联系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和农技员,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以人才助推产业发展。
截至2018年3月底,全市共有村“第一书记”1049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288名,有2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第一书记”266名,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等非贫困村“第一书记”495名。市级选派132名、县级选派573名、乡镇选派344名。
通过“第一书记”和帮扶部门及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今年我市计划实现88个贫困村退出、25349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
- “季度竞比”计划:赛出“第一书记”干事创业活力(2018-06-22)
- 资中县重龙镇香炉山村:依法关停非法养殖 杜绝粪污直排小溪(2018-06-22)
- 再见,我的大学!(2018-06-22)
- 爱心救助中转站为上百流浪猫狗找“新家”(2018-06-22)
- 利剑出鞘,斩断伸向校园的“黑手”(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