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漫步成都市兴隆湖亲水栈道,眼前的潋滟湖光稳稳将晴空接住。市民黄子凤深深吸了口气:“清新的空气就是幸福的味道。”
自小生长在兴隆湖畔,对这些年来城市环境的改善,黄子凤深有体会。“从前这里是乡村,路上尘土飞扬,湖水也总有些浑浊。现在修起了公园、绿道,我们像生活在景区里!”她和亲友相约每天出门散步,周末便去周边登山、露营,生活有滋有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治蜀兴川各领域全过程,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切实管控,环境的改善看得见、嗅得到。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绿水青山将继续造福巴蜀大地。
支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这是《2022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里的内容。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徐登亚说:“好政策当后盾,我们只管往前冲!”

参加工作即将满10年,得益于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惠民政策,徐登亚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他不仅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技师,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对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布洛哈村的人们来说,幸福开始于“车来了”。
三面环山,一面临崖,阿布洛哈村在彝语中意为“人迹罕至之地”。2020年6月24日,这个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建制村迎来了客车,进出再也不用爬悬崖、过溜索。两年过去,村里的生活有了大变化:物资车带来时新的商品;进村服务的医生、教师多起来;家家户户修了新房,还有小伙娶回了外省的媳妇儿。
一条条公路铁路,联通着每个四川人的幸福生活。兴康特大桥犹如鲜艳的红色丝带联通大渡河两岸,复兴号动车组化身翠玉长龙开进大凉山。十年来,四川对交通建设投入不减、科研不辍,目前全川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已全面实现,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务工营商、就医求学均不再因交通而受限,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正变为现实。
桩桩民生实事,践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四川省年度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超100万人。
十年来,四川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聚焦聚力抓发展,用心用情惠民生,进一步奏响兴省强省、为民富民的时代旋律,9100万四川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载于8月2日《 人民日报 》第9版)
- 内江万达文旅城汉安湖:风光旖旎 候鸟纷纷来做客(2022-10-24)
- 内江经开区圣江路:梧桐叶黄秋意浓(2022-10-21)
- 内江城区两条新道路可望本月底竣工(2022-10-20)
- “梅”开二度!内江石羊大道的三角梅又开啦!(2022-10-19)
- 内江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