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第一中学:以理想教育实现教育理想
一所学校,它的土壤,它的根,它的魂,铸就它的高度和理想。坚持理想教育:立足县域生源基础,扎根现实土壤,打造办学特色,挖掘发展潜力,培塑敬业教师团队,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确立教育理想:努力培养传道授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低进高出结出硕果
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2022年,中考、高考已完美收官。资中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资中一中)在资中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交出了满意答卷。
高考成绩:在全县入口前500名(重点生源)中,资中一中仅占17人;在全县前2000名(本科生源)中,资中一中仅占285人。今年高考,资中一中一本上线67人,约占入口人数的4倍;本科硬上线415人,超入口人数130人;单招录取326人。
中考成绩:920人参考,中考全县前十名中占2席,全县前100名中,占31人,上省级重点482人,上市级重点723人。
喜人的成绩背后,是2022届全体教师引领学生,顽强拼搏,不懈努力,默默耕耘换来的。在学校严格管理下,年级组全体师生团结一致,用炙热的情怀、实干的双手、吃苦的精神,为资中一中创下了又一个辉煌。
1000多个日日夜夜,资中北校区行知楼的灯,亮得最早,熄得最晚;1000多个日日夜夜,老师伴着同学,在朗朗书声中迎来曙光,在奋笔疾书中送走晚霞;1000多个日日夜夜,老师的脊背不再挺拔,同学们的自信却更加坚定;1000多个日日夜夜,老师深深的皱纹镌刻教育路上的印迹,也是学生们向上的阶梯。重龙山下,一茬一茬的学生来了又走了,老师鬓角的黑发被岁月染白,一茬一茬……
智慧、汗水,进取、开拓,是对资中一中骄人成绩的最好注脚,再次彰显了低入高出,高入优出、优入精出的教育特色。中考、高考成绩,是一串数据,过去的风景线;面向远方的资中一中,成绩只是奋勇前行的起跑线。
重振百年老校雄风
铸造团队向上灵魂
资中一中,前身为1763年的“珠江书院”。历259年风雨,享誉川南。
百年老校,人才辈出。新闻巨子范长江,上海市原市长曹荻秋,海军装备部原政委黄代培(少将),中国第一位到南极考察的女科学家李华梅,清华大学著名博导尚仁成,核武专家车远方,航天人曾令儒……从资中一中走出的“学长”,是骄傲,更是标杆。
近年来,学校班子致力于重振百年老校雄风,旨在为党和人民输送更多新时代栋梁之材,再现美丽蓝图,这是魂和根。
该校在着力“目标引领”“激励机制”“干部带头”建设的同时,努力打造名师团队,涌现了一大批省、市、县名师——
颜雪英是四川省高中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内江市“三八红旗手”,多次获得市、县先进个人称号,是省、市、县各级先进。
秦红是资中一中奋战在一线的体育老师,多年来,她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带领学生团队拿过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大奖,数次被评为内江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优秀教练员、中小学生运动优秀教练、四川省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女子组最佳教练,受到市、县党和政府表彰。
刘秀丽是资中一中教师团队的佼佼者。从2008年至2022年来,她多次被聘请为高考语文科评卷老师,专业水平备受同行称赞;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教师特等奖”,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荣获指导大奖,在省、市、县各级获奖无数,被评为区域内骨干教师。
……
名师团队默默付出,扎耕教学一线,坚守三尺讲台,传承前辈的拼搏基因,为内江教育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理想教育路上,实现教育理想抒写了壮丽诗篇。
资中一中党委书记、校长钟燕金表示,重振百年老校雄风,就是资中一中的目标,是理想教育和教育理想的辩证统一体。“没有目标和灵魂的团队,就没有前行的动力,就没有奋发的精神面貌,就没有蓬勃向上的生机。”
面对现实扎根沃土
特色教学谱写华章
“垫球脚背要平、要稳,才能在比赛中控好球。”7月25日,资中一中训练现场,体育教师带着学生进行训练。
“近年来,资中一中培养了罗选美、刘颖、李语桐、彭卿乐、凌瑶、林芸芸等女子足球运动员,为内江女足输送了新生力量。”教师秦红告诉记者,学校还将在2022秋季初中一年级中组建一支女子足球训练队,为内江女足培育苗子。

这只是资中一中特色教育“必修课”的缩影。
众所周知,资中一中常态化面临生源下滑的困境。怎么办?家长的期盼、党和政府赋予的重任、社会各界的声音,直面资中一中。
困难面前不退缩,责任面前敢担当,历来是资中一中人的本色。班子带领团队笃定办学初心,注重因材施教,在特色教育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内江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是资中一中特色教育的开局棋。”从2007开始,教师秦红带领“背篓女足”,一路风雨兼程。谈起曾经的砥砺岁月,秦红感慨良多。从建队之初至今,资中一中女足先后获得四川省校园足球遴选初中甲组冠军、省青少年足球最佳阵容初中女子甲组冠军、四川高中女足甲组亚军、四川省青少年足球联赛高中女足组亚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U16组第七名;10名队员成功入选全国最佳阵容,3名入选第五营区最佳阵容,为青年国家队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从2007年开始,资中一中的“体校结合”教育实践屡屡取得骄人成绩,在全国、四川省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夺冠摘牌,备受社会各界肯定。
此外,资中一中以女子足球复制式“因材选材”“因材施教”。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中华经典诵写中学组“一等奖”、“新华文轩杯”第三届船城诗词大会初中组“冠军”、百人团团体总分初中组“一等奖”......
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中,资中一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2年高考,艺体考生上一本线人数达80余人。家长满意,社会称赞,各级肯定。“书院文化”和“体教结合”,成为资中一中常态化“课程表”。
干部带头“跟我上”
群众有劲“我创先”
“学生入口低,3年教育必须搬走‘四座大山’。”刘秀丽是资中一中名师团队“柱子”之一,谈起如何低进高出,往事历历在目。
刘秀丽教语文,面对理科生“语文、英语差理综补”、文科生“数学差文综补”的错误观念,她成为新时代教育“愚公”。改变学习观念是第一座山,还要改变“书写差”“记笔记”“提问题”另外三座山。
在现场,学生江雪展示了自己的笔记本。3年来,各科各类,厚厚几大本。既有索引,还有分类,字迹工整,被江雪视为“传家宝”。
初入资中一中时语文差的吕相欣说,受益于老师3年搬走“四座山”,补齐弱科短板,养成了学习好习惯,今年上了本科线。
刘秀丽说,资中一中的所有老师都是现代“愚公”,搬“四座大山”是必修课,也是成功的秘诀之一。
“天天搬,年年搬,不烦不累吗?”
“精神动力来源于学校的激励机制:领导要求‘跟我上’,教学活动‘我要上’。”
据了解,资中一中班子以目标为引领,团结进取,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发出“干部带头”庄严承诺。要求教职员工做到的,班子领导必须先做到;规矩从班子干部下手。正是“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的示范作用,一大批诸如颜雪英、秦红、刘秀丽、李萍等“愚公”变“跟我上”为“我要上”。
记者注意到,资中一中还给“提问贫困生”实行“建档立卡”,每一次提问,都有记录。女生钟俊怡改善了“选择难”的困境,语文由弱变强,还在《磐石文学》发表了文章,拿了资金,今年也考上了本科。
提升质量披荆斩棘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
资中一中团队明白,优质生源等不来,只有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创造“优质生源”。
多年来,资中一中确立了“低入高出、高入优出、优入精出”的分层教育教学发展思路。本着“以生为本,着眼终身,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渠道。

例如,以分层管理盘活资源、以分层教学提质增效便是其举措之一。常态化因材施教开设了“单招班”“统招班”“补差班”“艺体班”“一对一辅导班”。老师把学生视为自己子女,学生喊老师为“爸爸妈妈”。学生吕相欣说,如果没有“刘妈妈(刘秀丽,语文老师)”“龚妈妈(龚雪,英语老师)”亲人一样的呵护,自己考不上大学。原来,吕相欣是银山镇人,父亲常年在沿海打工,母亲在老家还要照顾其他亲人。3年来,吕相欣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时候都是资中一中的“爸爸妈妈”们辅导、照顾。
此外,资中一中狠抓毕业班教学管理,大力促进中高考质量稳步提升。多年来,资中一中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均位居内江市市级重点中学第一名,并超过部分省级示范高中。近年来,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大幅攀升,学校先后获评内江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资中县教育教学优秀单位、高中教育“先进集体”及教育教学质量高中一等奖、初中一等奖……
资中一中党委书记、校长钟燕金表示,资中一中坚持理想教育,办出自己特色,让家长满意、社会放心、各级肯定,教育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为市县教育事业交出满意答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的,资中一中以质量求生存,从困难中崛起,应时而变,因势而动,注定在披荆斩棘路上一路高歌。以生为本,特色发展,在发展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正是学校班子探索出的攀援之路。资中一中不断提升高考升学质量,以省二级示范高中创建为引导,必将重振百年老校辉煌,迈出矫健的步伐,向省一级特色学校大步进发,马到成功!
- 内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实现“双过半”(2022-08-01)
- 喜讯!内江四村入选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快看有你家乡吗?(2022-07-28)
- 东兴区双桥镇上塘坊村:青花椒年产值超百万(2022-07-27)
- 市中区“大梯巷”:百步老石梯,“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2022-07-27)
- 内江这里藏着百亩荷花,快来耍哟!(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