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荷濯水自清纯——罗晓莲诗歌印象
罗晓莲是近年来内江诗坛较活跃的女诗人之一。
读她的诗歌,常常被她的纯情所打动。她的诗,自然、清纯,这些从心底流出的诗歌,真情、不虚饰、不矫情,而是以心与词的合拍,抒写出自我的生命喜悦和哀伤。
罗晓莲诗歌,带有女性诗歌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呈现着两种表现维度,一是自然美景与心灵契合而引发的歌咏;二是对父母亲情的感念和追怀。这两种维度或独立成章或两相交融,通过她富于个性化的诗性呈现,给予读者独特的审美享受。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罗晓莲,对自然景物有着一种心底的亲近与独特的敏感。水在山涧流动,花在风中盛开,鸟在枝头歌唱,这些,都引发着她的诗情,寄寓其独有的情思飞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人生不可知命运的忧怀,对亲情的眷恋,对世间弱小与贫苦的悲悯。
她敏感的情思,会因一片落叶而伤怀:“你出走的路口/也通向另一个天堂“(《一片树叶的掉落》);会因一朵花的绽放而会意:“此刻的路过/就像木槿花/路过露珠/和微笑着的我”(《路过》)。她写人生的希冀和追求,洋溢着青春的灿烂与无畏,“开往春天的列车,仿佛/满载的不是乘客/而是一颗颗种子的希望,破土迎风”(《下一站》)、“阳光正好,桃花正红/蝶儿正舞,蜂儿正忙/春天正书写动人的诗行”(《遥远的春光》);而这种奋进和追求,也有着坚定与执著:“而我,会沿着你指引的路线/走到,下一个站台”(《站台》) 。
在她风花飞翔、虫鸟唱鸣的描抹中,总隐透着一种淡淡的伤感。这种伤感,无疑带有人生的孤独意绪,这或是作者自我生存境况、生命情愫的悄然流露?其实,就真正的诗人来说,都是孤独的。某种角度而言,这往往来源于诗人思想的独立和对世事的清醒。在诗中,罗晓莲这样品砸“日子”,或如“坠入深沟的那朵(雪花)”、“被暗黑收藏/.......细数一寸又一寸的忧伤”,幻想着“一万年后……/成为天山上的一株/挂着眼泪微笑的/雪莲花”(《日子》),孤独中满蕴祈望,悲伤中呈现凄美。
五百年修行,是佛教中关于轮回的故事,也繁衍在当下关于爱情方面的流行歌曲中。而在罗晓莲诗中,借此寄托一种深邃的人生情思。她的诗《等》,也是借五百年之说,写心灵的等待,在“莲峰”山上的苦修,为相知的情?为人生的理想?“五百年啊/还是没等来你的回眸/却等来了一轮明月和一缕清风/一句莲语和一记木鱼的邂逅”,含蓄蕴藉的描抹,自然的清净与宗教的洗礼,有一种生命的顿悟意味。
纳兰性德有诗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罗晓莲诗的这种“初见”,虽是人与物的相遇,却通过拟人化的表述,而具有了某种与纳诗相联的意蕴。在这儿,是心与自然的契合,还是心灵对大自然的玄奥解读?“山不说话/要说的被枝头的鸟儿说了/被绿叶背后的蝉说了/被穿过林间的风说了/被一片片枯黄的落叶说了”(《遇见》),通过想象性的描述,山的沉默被四季中特定物象代言;而水的沉默之语,在被相联的景物昭示后,“五百年的修行/片刻之间/被一缕清风绣在湖面”(同上)。若隐若现的表述,是生命情思的跃动,还是把生活中的苦乐淡化?如“一缕清风绣在湖面”。诗歌中,通过意象叠加和线性推移,以及排比句式,避免了诗句的浅表和单薄,令人咀嚼。
罗晓莲的亲情诗质朴而感人。她的《今夜,我也说爱》,前面采用看似否定性的话语,铺排出系列景物的明丽与美好,满蕴爱的元素,为母亲所织的毛衣,营造出浓郁的爱的氛围,然后水到渠成的引出点睛之笔:"在寒风中在灯光下/织过的一件又一件毛衣/像沐浴在阳光下的玉兰花/洁白,片片直立/每一朵都开到了,恰到好处的位置”;她更以叙事性的笔触,书写母亲的辛劳和慈爱,结尾举重若轻,予母亲以平凡中见伟大:“哦,我终于明白/母亲——/只是一心装着儿女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写给母亲》)。这种平中见奇的手法,强化了诗歌的内在含蕴。
在罗晓莲写亲情的诗歌中,父亲的分量占得最重。对父亲的思念,久久难以释怀。她诗中多次出现的"树桩"意象,就因与父亲劳作(常劈桉树丫)的紧密联系,她在一些诗中通过歌咏树桩,寄托着怀念父亲的一腔深情。在《树桩的愿望》中,她写到:“父亲凝视着,亭亭如盖的过往/双脚踩在树桩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他恍然明白/树桩的愿望,代替树桩生长/朝着树根的方向”。父亲曾有的生命丰繁,对扎根泥土的生命代谢,具有了形象而深邃的表现。
在怀念父亲的诗中,作者喜用反衬手法,以收到更为强烈的对比效果。"风吹不老一片竹林/也吹不老竹林旁的老屋"(《父亲,被风吹着》),而风,却“把那副扁担压不弯的腰身/和藏于腰身里的人/吹轻,吹薄,吹矮。直到/轻若回忆,薄如照片/矮若,一尊坟墓”(同上)。两相对照,在冷静而细腻的描述中,我们能触感到作者深沉的悲伤。
罗晓莲的一些诗中,也彰显出对穷苦劳动者的悲悯和同情,“这场雨,并不如她身体里下的那场雨大/还是她的内心已撑起一把巨伞/不管雨多大,都能遮挡”(《雨下在她头上》),小摊上冒着大雨卖菜的大娘,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其辛苦与坚韧让人动容;而在《像一道闪电》中,描画出卖菜老伯守望中售卖的希冀:“停驻的脚步问价/手指挑拣,在绽开的雨伞下/只有雨声,只有匆匆的背影/消失在雨中,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回头,却发现老伯守望的目光/像一道闪电,劈开我”。卖菜老伯生存的艰难,糅合着作者的善良悲悯,直抵人心!
节制中有丰富,冷静中寓深情。罗晓莲将人生追求与血脉亲情,交织在她诗性盎然的生命图象中。她在诗中调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诗歌的拟人、夸张自不必说,排比、反衬、通感、隐喻等娴熟手法,也给人色彩鲜明,节奏和谐的印象。她的诗歌清新、细腻、生动形象,往往于特定的思情时空,通过意象叠加,形成鲜明的意境。她的诗有的作线性推移,诗思缜密而实在;有的注重跳跃转换,形成诗歌的留白或空灵通透,予读者以更好的介入和想象,其诗歌呈现出较鲜明的特色。
罗晓莲自撰诗语:诗伴心且歌且吟,心随诗且行且思。可以说,她的"且歌且吟"清新而缱绻,以纯洁之音抒写着自我的生命情感;她的“且行且思”,或正当途中,这需要她走出自我亲情的局囿,更多的拓展和开阔生活视野,丰富诗歌题材,强化对生活对人生的咀嚼,以增强诗歌的含蕴与深刻,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诗歌作品。
我们期待着。
■作者简介:
未弋,本名魏光武,大专文化,四川内江人。下过乡,教过书,做过企业管理,2009年于内江市委宣传部退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有近300(首)篇诗歌、散文、纪实文学、文学评论在国内各级报刊发表。有诗歌获奖并有作品入选多种诗选集,出版有三部诗文作品。曾获内江市首届文学贡献奖。
- 内江市首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地火》举行首映仪式(2022-06-30)
- 诗歌中品人生 内江市“组工半月谈”开讲(2022-06-30)
- 巴巴掌响起来!内江现代川剧《凤鸣山传奇》入围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2022-06-29)
- 钩沉| 成渝铁路之内江记忆(2022-06-29)
- “连续剧”《遇见威远》迎来“大结局”,看完你绝对想“重刷”!(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