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加快融入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
当前,内江干部群众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成渝城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战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
6月27日,记者从市相关部门获悉,内江正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力调峰应急保障中心、内江页岩气百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和成渝氢走廊“内江氢港”,加快融入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为内江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全面融入中国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内江页岩气资源丰富,内江积极推动页岩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推进内江化工园区建设、认定工作,着力发展页岩气精细化工产业。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力调峰应急保障中心。市内建成有10万、30万、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燃煤电站,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占全省火电装机容量的6.25%。其中,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电站是全国首台自主研发、技术全球领先的国家示范项目,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加快推进四川华电白马2x475兆瓦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华电高坝超容量应急钒流液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95万千瓦,占全省火电装机容量的7.8%。
——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内江是川电出川、川电入渝的途经地区。截至目前,内江电网通过220千伏金苏南北线向重庆220千伏来苏站输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24万千瓦。2021年,内江电网向重庆电网共输送电量3.22亿千瓦时,最大输送功率达20.9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均要经过内江,两个工程在内江总里程为50.7公里。
——推动油气管网一体化建设。内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输油、输气管道交会地区,全市建成油气长输管道共23条,成品油管道2条,输气管道21条,累计里程563.98公里。辖区内兰成渝成品油管道、西南成品油管道连接川渝,是保障川渝地区成品油的重要管道。建成有威远至江津天然气长输管道,为重庆保障供气。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氢走廊”建设。建成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和四川省第二条氢能公交示范线,配套建成主城区、威远连界撬装式加氢站各1座。推进焦炉煤气制氢、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改装车)、燃料电池催化剂等一批氢能项目建设,开展氢燃料电池冷藏车研究。
——安全稳妥推进煤炭生产。内江煤炭资源探明储量约5.4亿吨,全市现有煤矿13个,其中年产30万吨以上的煤矿4个,核定年生产能力303万吨。2021年,内江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成6处煤矿升级改造,并复工复产,实现年煤炭产量72.4万吨。“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按照《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加快煤矿升级改造,加大安全改造力度,力争产能达到408万吨。
——大力发展能源装备产业。全市现有四川石油射孔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等能源装备产业规模企业8户,2021年总产值7.38亿元,利润达1.11亿元,主要产品涉及石油机械、石油射孔器材、石油钻头和联合阀等,产业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川威集团拥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具备年产钒渣30万吨、片钒2万吨能力,钒产品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已掌握传统长流程钒、短流程钒电解液制取、钒电池电堆和系统集成等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将在2022年建成成渝地区首条钒电解液生产线和首座钒电站;规划至2028年,钒电解液年生产规模达到7万方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钒电解液生产供应商,钒电解液用于储能电池,可形成钒电池系统集成能力500兆瓦/年以上,集成规模进入全国前五。
- 市金融工作局:创新举措 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水平(2022-06-22)
- 保护+开发,打好内江猪种业翻身仗(2022-05-26)
-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44亿元(2022-05-23)
- 内江:主动靠前服务,用金融“活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05-19)
- 上调幅度为19.3%!内江市月最低工资涨了(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