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云峰村:“百草园”里百果香


苍劲有力的梨树上,青翠的绿皮梨已有鹅蛋大小;低矮的爬藤架上,毛茸茸的猕猴桃像一个个鸡蛋一般垂下来;蜜橘树被乒乓球大小的果实压弯了枝丫;毛茸茸的板栗有些“呆萌”;柿子树上密实的柿子预示着接下来的丰收……7月19日,走进隆昌市云顶镇云峰村7组村民郭绍荣的果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
这片面积约10亩的果园,是十年前返乡的郭绍荣一点点经营起来的。
当时,这片土地上仅有房前屋后的几株梨树和板栗树,为了把这零散的土地利用起来,他把目光瞄准了水果种植。看中猕猴桃的稀有性,郭绍荣把大部分土地种上了猕猴桃。
爬藤,开花,结果,采收,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郭绍荣的果园形成一定规模。
消暑热、赏美景、逛古寨、摘果子——云峰村跻身网红点,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打卡地。
依托云顶寨的旅游资源,每当猕猴桃成熟季节,到郭绍荣的果园来采摘猕猴桃的内江、自贡和泸州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几年来,尤其是开展脱贫攻坚后,云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曾经的碎石烂路全部硬化成水泥路,蜿蜒在山林中。空气清新,鸟雀啁啾,爬上山顶,饱览山下的田园风光,天气晴好时,甚至能远眺到隆昌市区的林立高楼,城市与乡村的美景尽收眼底。
就在马路边上,郭绍荣的果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取得长足发展。2019年,郭绍荣的猕猴桃总产量达到2500公斤,实现收益5万元。
因为是上门采摘,郭绍荣不需要考虑运输成本,价格和市场都很稳定。每年,除了猕猴桃采摘,还有板栗、柑橘等水果,郭绍荣还利用老梨树产的梨,以传统方法酿制梨子酒,成了朋友圈的抢手货,供不应求。
要种出好果,离不开肥料。为此,郭绍荣养了几头猪,利用发酵的农家肥浇灌果园,发展立体循环经济,一年下来,老郭不用离乡背井就能有十余万元的收入,他感到很满足。
郭绍荣的果园,是云顶镇云峰村打造的庭院式经济示范点之一。而打造庭院式经济,则是该村以党建引领致富路,探索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手段。
云峰村位于隆昌市东南部,距隆昌市城区17公里,有“千年古城堡·万担收租院”之称的云顶古寨就位于云峰村内。但,由于后发力量不足,云峰村曾因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在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村。
开展脱贫攻坚后,云峰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通过不断探索,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在帮扶领导、帮扶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了“党建引领、多点开花、百花齐放、整体推进、全村致富”的“百草园”发展理念。
通过创新模式,强产业,盘资产,拓展增收新动能。
云峰村成立了云峰村中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建促脱贫”为主线,以庭院式经济发展为依托,采取“合作社+农户+科研院校+企业大户+基地”的开发模式,以种植中草药为主体、以庭院式经济发展模式为依托,逐步实现“村即是园、园即是村”。
据介绍,该村利用产业扶持资金与种植农民专合社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在内江市农科院指导下,发展蜜蔗30余亩、中草药试点10余亩,在原有百年老油茶500亩的基础上新扩种油茶300亩,带动家庭能人蜜蔗庭院经济5处,栽种蜜蔗20余亩,猕猴桃庭院经济1处,栽种猕猴桃10亩,柑橘庭院式经济1处,百香果庭院式经济1处,村年投资收益1.44万元。
同时,通过充分利用云峰村油茶种植优势,云峰村携手镇域内农村家庭能人,与油茶种植专合社联合修建280平方米精炼油茶加工坊,通过租赁,每年收取租金4万元。
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社+集体”发展模式,与该村引入的企业合作经营“跑道鱼”,采取资产回收与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新增年收益5.5万元。
另外,该村还利用闲置资产盘活型增收发展模式,成功引进企业承租原云峰村办公室300平方米,利于村级油茶、板栗、蜜蔗、柑橘等农产品整合销售,村级新增年收益0.4万元。
2018年,云峰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在着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过程中,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2017年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34万元,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收入有了保障,现在的云峰村,正朝着绿色发展、塑造精品的乡村旅游品牌路大步迈进。
- 市中区黄桷桥村:赏田园美景 品农家美食(2021-07-21)
- 内投集团对口帮扶资中县高楼镇中心敬老院:关注老人需求难点 及时送上暖心服务(2021-07-21)
- 内江建工集团公司党员干部走进资中县发轮镇(2021-07-21)
- 7月27日,成渝高速内江段新龙坳立交桥将双向封闭(2021-07-21)
- 女子跳河轻生 消防民警合力救援(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