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扶贫一线,有一位内江警察

【时间: 2020-06-15 08:54 内江日报】【字号:

6月12日,海拔1500米的簸箕湾村村委会办公室。屋外,艳阳高照,蓝天白云,美如画卷;屋内,布局简单,刘宁在一张电脑桌前埋头整理着近段时间收集的问题整改落实清单,以迎接不久之后的省上检查。

再有十几天,来自内江市公安局的刘宁在凉山州金阳县小银木乡簸箕湾村开展驻村帮扶就整整两年了。这两年,他带着真情,牢记使命,在簸箕湾村留下了无数坚实的扶贫脚印,也把一心为民的质朴扶贫干部形象留在了村民心里。2020年,刘宁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9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


雨季后通村道路出现塌陷,刘宁(前)带领驻村工作队查看险情


刘宁(右一)和工作队走访群众

1禁毒警察当上“四治专员”

下午4点,刘宁站起身来,伸伸懒腰,走向阳台。在簸箕湾村开展扶贫工作两年来,望望村里的崇山峻岭是他缓解疲惫的最好方式。

2018年6月,按照组织安排,刘宁来到了小银木乡簸箕湾村任“四治专员”,即治愚、治毒、治病、治超生。

簸箕湾村位于金阳县西南方,距县城约75公里,平均海拔约1700米,属于典型的二半山区行政村,是小银木乡最偏僻的贫困村,下辖簸箕湾组、屯子口组、炎不子组、牛坪子组4个村民小组,全村有人口198户1040人,其中贫困人口54户312人。

万事开头难。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初来乍到的刘宁遇到了不少困难。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开展入户走访,也学着用蹩脚的彝语和老乡打招呼。渐渐地,村里人知道了这个来自内江的扶贫干部。

作为内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刘宁尤其重视禁毒工作。

通过走访及收集资料,刘宁发现,簸箕湾村地邻布拖县,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毒品过境问题时有发生,全国禁毒英雄贾巴伍各就牺牲在簸箕湾村对面的山上;村内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外流贩毒高发多发,2018年被州禁毒委黄牌关注,形势严峻。

针对村委禁毒工作基础薄弱的特点,结合自身公安队伍的优势,到村后,刘宁迅速协助村委建立并完善了禁毒工作“四本台账”,确保本村吸毒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去向知;积极对接上级禁毒部门,深入推进索玛花app工程,对涉毒致贫的人员建档立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毒致贫(返贫);多次深入学校、农户家中开展禁毒宣传,讲解吸贩毒以及种毒制毒的危害,效果明显。

簸箕湾村屯子口组的85后青年那么小兵来自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也曾是一名吸毒人员。他没有一技之长,依靠农作物种植为生,收入很低。

刘宁在走访时了解到那么小兵的情况后,通过开展政策、法规宣传,谈心谈话,帮他理清发展思路,重塑了他的生活信心。现在他不仅成功戒除了毒瘾,还在刘宁的鼓励下种植了5亩魔芋,每年增收2万余元。与此同时,刘宁还鼓励那么小兵学习驾驶拖拉机,帮村里修房子的人运送建材。依靠这两项收入,那么小兵每年增收数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为了深入推进村域禁毒工作,刘宁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了“村域禁毒工作一体化”,2019年6月编制了《簸箕湾、新堰村域禁毒工作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外流贩毒整治”“吸毒人员严管”“宣传教育严防”“无毒示范创建”“迎庆一号严打”五大行动,健全基层禁毒工作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共排查移交贩毒线索1条,辖区无脱失吸毒人员,辖区毒品原植物零种植,外流贩毒人员减少了80%,村域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编辑:吕忆曦
记者:姜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