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让荒地变“宝盆”记威远县高石镇大湾村驻村农技员汪仁全

从事农技工作十余年,农村对于汪仁全而言,是那么亲切,“我来自农村,又从事着农业方面的工作,理应为农村办点事。”
在威远县高石镇大湾村担任驻村农技员4年来,汪仁全将这份情感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贫困户及村两委发展产业出谋划策,在村民中积极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种植养殖新技术。
通过汪仁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大湾村一改之前的萧条景象,曾经荒废的土地种上了新品种油菜,村集体收入大幅度提高,村民种植养殖技术得到提升。
扶贫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自身的科研工作也结出硕果,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今年,汪仁全被评为四川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送技上门,
六旬贫困户依靠养殖脱了贫
汪仁全是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生,2007年来到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工作,自此常年奔波在农村。
9月2日,记者见到汪仁全时,他正在村办公室整理着电脑上的资料。担任驻村农技员后,汪仁全大部分时间都活跃在村上,黝黑的皮肤成为他的“标配”。
2015年,当得知被派驻到贫困村扶贫时,汪仁全欣然接受:“我来自农村,又从事着农业方面的工作,理应为农村办事。”
来到大湾村后,为尽快摸清村情,汪仁全与村两委开始走访,当时天气正炎热,作为农技员的他,不仅要入户,还要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业生产情况。入户时,他还将印有工作单位、姓名、联系方式的连心卡分发张贴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并告诉贫困户有困难随时来找他。
“高大娘,我们来看你了。吃饭了没,最近在忙啥子?”走进8组村民高德先家中,汪仁全一边招呼着,一边朝鸡舍、兔舍走去,了解高德先家的鸡、兔生长情况。
高德先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间靠养殖畜禽维持家里的开支,但养了十几年,家里的境况始终没有改变。其实,高德先本人十分勤劳,已经70余岁了,还养了一些鸡鸭羊,但苦于没有技术,一直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尽管每天都忙忙碌碌,到头来收入还是有限。
汪仁全了解情况后,鼓励她扩大养羊规模,并三天两头跑到她家传授养殖技术。
在汪仁全的技术指导下,2016年,高德先靠着养羊顺利脱了贫。2017年,在汪仁全的鼓励和技术支持下,她又开始扩大鸡、鸭的养殖规模,进一步实现增收。去年,高德先的所有养殖业都已经初具规模,仅是山羊,全年就出栏了60余只,总收入超过4万元。
今年初,高德先又发展起肉兔养殖,她在自家院坝一侧搭建了一个小型养殖棚,现在共存栏200余只兔子。单就这一项,预计年底能为她增收5000元。
“勤快的人,终会找到路子致富。”汪仁全说,高德先勤劳朴实,一把年纪了还靠着自己的双手脱了贫,她的故事感染了村里很多人。
- 内江高新区警方举行返赃大会 30余万元财物现场发还受害者(2019-09-06)
- 市中区法院为44名农民工"讨薪"107.28万劳务工资全部兑现(2019-09-06)
- 民警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男子陷入“假结婚分钱”骗局蚀财(2019-09-05)
- 点赞!女子使用共享单车,捡到“大礼包”警民合力找到失主(2019-09-05)
- 退伍军人献爱心 姐弟两人很暖心(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