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托管代养”贫困户“坐”收红利
王铭双给肉牛喂食
5月6日上午,东兴区永兴镇团山村8组贫困户王星顺来到内江市与众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自己代养的肉牛长势良好,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出一分钱,一年就能分红几千元,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好事。”王星顺高兴地说,家里没有饲养能力,就让合作社“托管代养”,平时不用操心,卖了肉牛就有红利可分。
王星顺所说的“托管代养”,是团山村在脱贫攻坚中实行的一种帮扶模式,由国家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项目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保障,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托管代养”;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托管代养”协议并设立监管方,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统一饲养、统一管理和销售,出售后和贫困户进行效益分红。
据了解,团山村有8个组,324户,1274人。村里无产业,大部分村民都靠传统种植过日子,2013年被列为了省级贫困村。
“我们年纪大、身体差、无技术,肯定养不好牛。合作社集中代养,平时还可以到合作社上班,不仅有工资,每年还有分红,这样更稳当。”7组贫困户王铭双告诉记者,他在合作社上班每月收入2400元,加上分红,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
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近年来,团山村先后引进了肉牛、青花椒、柑橘、小龙虾等7个专业合作社,其中,肉牛养殖和小龙虾养殖已初见成效。
“肉牛养殖投入大,不建议贫困户饲养。”团山村第一书记王景告诉记者,村民单独养殖肉牛成本相对较高,而由养殖专业合作社托管代养,产量和疾病防控相对稳定,比较适合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
2018年11月,内江市与众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的第一批肉牛上栏,团山村的32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了每户一头牛的“托管代养”协议。根据协议,实行六四分成,即贫困户占六成,合作社占四成。代养的肉牛出售后,除去成本,贫困户按每头肉牛收入的60%获利,合作社确保贫困户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分红。
“我非常愿意与贫困户一起努力,拉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内江市与众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文彬表示,32头肉牛代养周期为一年,全部出售后就向贫困户集中兑现分红承诺。
王文彬告诉记者,和贫困户签订“托管代养”协议,意味着合作社与村民的关系更加紧密,责任也更大了。尽管有压力,但他依然有信心,搞好合作社,养好肉牛,让村民获利。
合作社的成立,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2018年9月,贫困户王铭双成了合作社的一名固定工人,他每天负责牛场圈舍卫生、肉牛的喂食等工作。
“合作社就是要帮助村民增收脱贫。”王文彬介绍,合作社现有3名固定工人,其中两名是贫困户,繁忙时还要临时请当地村民来上班,每月工资按时兑现。
“合作社代养的肉牛,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出售了。”王景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代养这一帮扶模式,实现了合作社盈利、贫困户增收的目的,确保团山村今年退出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 需求升级,技能型保姆受宠(2019-05-08)
- 旅游达人VS宅一族:“五一”消费 传递哪些新趋势?(2019-05-08)
- 多手段施策 三大运营商发力整治骚扰电话(2019-05-08)
- 石滩村:建起光伏发电站 帮助贫困户脱贫(2019-04-30)
- “量身定制”美好生活(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