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大王”的创业路
喂食
4月14日,不冷不热的天气让人倍感舒适。
走进隆昌市界市镇段家村8组,蜿蜒崎岖的道路旁,一片规模化的泥鳅养殖基地映入眼帘,池塘里的泥鳅一边觅食一边欢快地游着。
看着长势喜人的泥鳅,养殖户李星全一脸欢喜。
A
返乡创业,试养泥鳅屡遭挫折
李星全今年45岁,是界市镇段家村8组村民。
去年5月之前,李星全还在北京从事销售工作,由于吃苦耐劳,月薪上万元。在许多人心中,条件已是十分优越。然而,他却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选择: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农村创业养泥鳅。
“在外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有自己的事业。”李星全说,之所以选择创业养泥鳅,一是市场前景好;二是家乡闲置地多,养殖泥鳅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三是家乡地理条件好,附近有河流,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养殖业;四是一旦养殖成功,还可以带动家乡发展经济。
自从决定养殖泥鳅后,李星全就四处取经,他先后去了湖北、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并带回各种与泥鳅养殖有关的资料,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去年,李星全承包了段家村8组约50亩农田,通过前期建池、消毒、注水等,当年5月,他从连云港引进几十公斤泥鳅苗,开始在10亩农田里试养。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泥鳅苗就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现象。毫无实践经验的李星全站在池边,看着死去的泥鳅苗,既心痛又着急,他立即联系了泥鳅苗提供者和湖北的泥鳅养殖大户,寻找死亡原因。
原来,因为泥鳅苗量少,空运时采用的是塑料充氧袋。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天气较热,到达内江时,袋内水温很高。在没有调整温差进行“缓苗”处理的情况下,工人们就将泥鳅苗投入水中。温度的剧烈变化导致约三分之一的泥鳅苗死亡。
了解原因后,李星全重拾信心,用心养殖存活的泥鳅苗。尽管请了两名专职管理人员,但他还是亲力亲为,不时到基地查看泥鳅长势。
当年7月底,李星全巡塘时发现不少泥鳅出现了烂尾、红鳃的情况,请教养殖专家及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是感染所致,用药后病情才得到控制。
然而,到了8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李星全去北京办事,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奔赴基地,他惊讶地发现池子里的水变绿、发臭了,很多泥鳅都死了。眼看泥鳅就要上市销售,没想到再次遭遇重创,李星全心急如焚,再次联系到泥鳅苗提供者和湖北的泥鳅养殖大户。他们告诉李星全,天气热,水循环不良就容易导致泥鳅死亡。通过更换水及使用改善水质的药物,泥鳅死亡情况才得到有效控制。
打捞泥鳅
B
总结经验,泥鳅养殖终获成功
去年9月,投资10余万元的第一批泥鳅陆续上市销售,辛苦几个月下来,亩产量仅约300公斤,李星全非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损了五六万元。
有人劝他放弃,他却笑着摆摆手说:“我不能放弃,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去年11月,李星全扩大养殖规模,又投资近30万元,引进约700公斤泥鳅苗,投放到承包的所有农田中。
通过前期不断摸索和实践,李星全掌握了泥鳅产卵、孵化、培育、养殖及病菌防治系列技术。这一次,他没有急着投放泥鳅苗,而是在严格消毒、使用预防疾病的药物后,再注水下苗。其间,不断更换水以保证水质。“截至目前,第二批泥鳅的养殖非常顺利,没有出现患病或死亡情况。”李星全自豪地说。
据了解,第二批泥鳅即将上市。望着满塘翻滚的泥鳅,李星全喜上眉梢:“第二批泥鳅亩产量可达600公斤左右,预计可收入近百万元。”
C
不断学习,带动村民共致富
“建池塘,塘底要扎实,不能有洞,否则泥鳅要跑;要用塑料网结成天网,防止鸟类捕食;注水前,注意严格消毒和使用预防疾病的药物;泥鳅苗如果是塑料充氧袋空运而来,一定要进行‘缓苗’处理后再投放;注意水质保护、水温控制和病虫害防治……”如今,在泥鳅养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李星全,谈起“养殖经”,已是相当内行。
然而,李星全并不满足于现状,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去大规模养殖泥鳅的连云港,学习先进的规模化泥鳅养殖技术。同时,经常到周边泥鳅养殖基地取经,与其他养殖户交流经验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李星全说。
一人富不算富。李星全在创业成功的同时,不忘初心,积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带动家乡经济发展。据了解,李星全每年支付给村民300元/亩的土地承包费,泥鳅上市期间还会请村民到基地工作。
段家村8组村民李天富,今年65岁,以前,他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去年,李星全承包了他家1亩多农田,还聘请他到基地长期工作,不仅每年可以领到几百元承包费,每个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比外出打零工划算多了。”李天富乐呵呵地说。
段家村村干部李存英告诉记者,段家村距离界市镇约8公里,地势偏僻,以前村民以种植庄稼为生,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闲置地较多。近年来,村里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养殖项目,希望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乡村经济。李星全返乡创业,成为村里第一个泥鳅养殖户,他敢闯敢拼的精神值得点赞。看到李星全成功养殖泥鳅,不少村民都准备在他的帮助下利用闲置地发展泥鳅养殖,共同增收致富。
- 市场监管总局:严查泄露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2019-04-17)
- 誓要闯出一片天 村民黄丽返乡创业的故事(2019-04-10)
- 威远县静宁村:土地不“休息”增收有门路(2019-04-10)
- 养殖稻虾,探出一条致富路(2019-04-10)
- 胡斌夫妇卖油炸土豆、宽粉日销上千元(2019-04-03)